历史文化也能接地气——名家们在南国书香节现场开讲让观众大开眼界
2023-08-21 18:11:04 | 来源:金羊网 |
2023-08-21 18:11:04 | 来源:金羊网 |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陈晓楠 孙旭歌 实习生 蔡思行
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全胜
在 8 月 19 日 -20 日,多位名家在南国书香节现场开讲:著名哲学家、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传播国学智慧,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解析历史的意义,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趣味解读唐诗魅力,作家马伯庸讲述历史长河中小人物的故事……
【资料图】
他们对历史的讲述,充满时代的新意。既有在历史显微镜下关注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有在 B 站授课,让看似远古的历史文化离人更近,也更加 " 接地气 "。
傅佩荣:短视频带火 " 国学热 "
傅佩荣将 " 百家讲坛 " 搬到了本次南国书香节。对于传授哲学、尤其是国学的经典要义,傅佩荣深谙其道。他用富有调理、幽默风趣的语言,为书香节的市民读者带来一场知识的洗礼。
" 哲学书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如何认识宇宙与人生,逻辑训练够不够?第二个,宇宙的本体、人生的真相是什么,这是形而上学,很难,要攻坚。第三个,要说明人生应该如何。" 来到傅佩荣的 " 哲学讲堂 " 现场的观众,男女老少皆有。" ‘认识你自己’是一个过程,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你在大学阶段还没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这一点也不需要担心,因为有超过大半的同龄人也是这样的。"
作为研究、传播国学文化的名家,傅佩荣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和清晰的说理,将国学讲得生动又贴近人心,为当代人提供了阅读国学原典的简易方法。除了研究、出版哲学专著和普及书目,在电视盛行的时代,他还将知识干货带到了电视节目中,在央视 " 百家讲坛 " 讲授《孟子的智慧》,在凤凰卫视主讲《国学的天空》。
当下,他将《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带到了 " 得到 App";将《道德经》《易经》《庄子》等精讲课程带到了 " 喜马拉雅 App";而在青少年扎堆的视频平台 B 站,也有不少用户上传了他的授课视频,播放量动辄几十万。
短视频也带起一股 " 国学热 "" 人文热 ",在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社交平台,也有哲学学者、爱好者将自己所思所想分享到平台账号上,在泛娱乐的短视频环境下成为一股清流。以往总被认为严肃难懂、为知识分子专属的人文社科,以轻松有趣、富有启发的视频讲解方式得到普及。
王立群:用孩子的语言讲《史记》
8 月 20 日下午,王立群在书香节现场陪孩子们读《史记》,他用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学习历史的价值与意义。
王立群攻读《史记》四十年,拥有众多独立研究资料,他写的《读史记,成大器》以 " 取材多样、论述全面、评价准确 " 为准绳,不仅讲故事,还讲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构建出既客观又温情的历史评价。
" 这个系列是为孩子们设计的。考虑到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尽可能地在语言上不设置太多障碍,让孩子们能看得懂、读进去、记得住,所以小学二、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就能自己读了。"
为了引导孩子爱上读史,王立群还十分注重史学性与文学性的融合,他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做法,一是用文学语言叙事,用文学语言总结和评价;二是把《史记》的相关篇章结合起来,甚至把《左传》《战国策》也结合在一块儿来写,打通了不同作品之间的联系。
在王立群看来,如果语言或文字没有文采,是不能传之久远的,只有文学色彩浓厚的历史著作才会令人永久记忆。
" 今天的微观史,是我们了解整个社会的另一个视角,我们不单要有宏大的叙事,还需要了解我们这个社会许多微观的世界。" 在王立群看来,对历史感兴趣是中国人的一个情结,特别是全民关注历史,在世界史上是很少见的。" 通过认识历史,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认同感;了解世界,我们就知道自己和世界的区别在哪里,学习别人,提高自己。"
马伯庸:书写小人物的历史
作家马伯庸 " 见微 " 系列作品分享暨读者见面会在南国书香节期间举行。
分享会上,马伯庸围绕 " 见微 " 系列《长安的荔枝》和《太白金星有点烦》两部作品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
" ‘见微’,即‘见微知著’的意思,这个系列通过一些非常小的事件来看到一些大的道理。像《长安的荔枝》,它是从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而来的,大家关心的是妃子笑、是杨贵妃,但几乎没有想过这个荔枝是怎么样运送到长安城的,所以我想从一个基层负责运送荔枝的唐朝小吏来写唐朝的历史。" 马伯庸说。
对小人物的关注也是马伯庸写作的一大特点。从《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到《显微镜下的大明》《古董局中局》等代表作品,尽管时代不同,但被推到故事舞台中央的都是小人物。
马伯庸眼中的微观史,并不是割裂小人物和大时代的关系,恰好相反,在他看来,只有了解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每一个具体的人所承受的痛苦,所怀有的愿景,才能够理解一个时代。
" 我坚定地坚持人民史观,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最大的动力。人民群众实际上就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我们要深入了解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活动,才能够有一层温度、有一层滤镜去理解大时代很多大事件的变化。"
在如今这个大时代,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又该如何安放自身?马伯庸表示,小人物不需要太去考虑大时代的事情,因为时代的变化就是由每一个小人物的选择构成的。
" 我们每个人只要坚守自己的本心,不忘自己的初心,然后做好自己,那么自然而然就能汇聚成一股力量。长江的一滴水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如果每一滴水都有一个流向,都有一个方向,那就会汇成历史的大潮,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戴建业:" 魔性 " 诗词课趣味破圈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在南国书香节讲座现场,戴建业用自谑 " 日日新 " 的普通话,为到场读者们朗诵了这首李白的名诗《夜宿山寺》。
" ‘危楼高百尺’是很容易写出来的,‘危楼’再高又能有多高?不过相当于今天的十层楼,还没有我们的广州塔高。所以最难写的其实是后面的三句话。" 寥寥数语,让听众更细致理解诗人的天才禀赋。
在戴建业的 B 站网络课堂上,这样将诗人与读者的生活体验相联通的授课方式让他获得了 400 多万的粉丝,他的高能诗词课播放量高达 800 万。后来,这些视频课集结出版成《戴老师魔性诗词课》。书中,高大上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都被 " 拉下神坛 ",变得生动有趣。
戴建业以当下年轻人热捧的网络用语包装,让古诗词旧貌换新颜。他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比苗还多,这是种的个鬼田,要是我种的这个水平,绝不写诗。" 将诗词中的描述与种植现实相结合,搭配幽默的 " 吐槽 ",令人印象深刻。
" 这哪里是上课,简直就是脱口秀大会嘛 " ——很多学生听完他的课后,会有这样的感受。在抖音平台上,他也圈粉 500 多万,单个视频的点赞和转播率,一度超过了著名历史学家易中天、白岩松等名人。戴建业身体力行,用有趣的视频课堂印证何为掌握 " 流量密码 " 的传统文化新讲,无数年轻人通过他的新式讲述爱上古诗词,爱上中华古典文化。
与年轻人的关注焦点结合,也可以让晦涩艰深的经典更接地气。活动现场,戴建业还将孔子言诗的基本功能 " 诗可以群 " 与当下年轻人中的热词 " 社恐 " 联系起来。孔子论诗之 " 群 ",言 " 群居相切磋 ",与现在年轻人中流行的 " 社交恐惧症 " 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他说:" 现在的社恐特别多,但是我不社恐,大家也不要社恐,交朋友也是一种非常厉害的能力。" 戴建业对传统诗词与时下热点进行巧妙串联,让听众得以在欢笑中领略古典诗意。
编辑:郑健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