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尺度生猛,他真的太敢拍

    2023-08-05 07:27:10  |  来源:蝉创意  |

    ↑↑↑

    近几年的台剧在 " 我很敢 " 的道路上已经 " 杀疯了 "。


    (相关资料图)

    2019 年,一部角度和痛点都真实有力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拿下豆瓣 9.4 的高分。

    而后,一部悬念迭起,惊喜不断的《逆剧》,豆瓣 8.2。

    围绕女性议题的《她和她的她》,让我们看到了 " 房思琪 " 长大的故事。

    今年的《模仿犯》,一举进入 NETFLIX 全球剧集榜 TOP10,豆瓣 7.3。

    以及,好看又好哭的《不良执念清除师》。

    越来越多的现实主义社会议题,迅速拉开了与还在古偶驻扎的内娱的距离。

    一边是真实尺度轮番上阵,毫不忌讳;一边是无实物表演的 " 真空无菌 " 环境。

    某种程度而言,很难不让人羡慕,以至于大陆观众忍不住发问 " 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拍出来?"

    而近期又一部台剧上线,值得一句 "holy 妈祖 " 的《八尺门的辩护人》,豆瓣评分 8.6,有点冷门,但绝对尖锐深刻,继续以 " 人权 " 议题为探讨,引发深思。

    (以下涉及部分剧透,如果你还没看过,且有追剧计划,建议先收藏或者转发,看完后再来阅读讨论 ~)

    一个底层 " 复仇 " 故事?

    在现有的充斥着怨声载道的打工环境里,我们笑着调侃 " 有人出生在罗马,而我出生就是牛马 ",在疯狂内卷、996 工时和呼喊着亟需 " 滚出 China 的调休 " 里高举整治职场的旗帜。

    但在台湾,有这样一个 " 外籍劳工 " 的边缘群体,在异国的陌生环境里,成为没有尊严的低廉劳动力。

    没有 " 摸鱼 " 的放松,更没有病假的保障。

    《八尺门的辩护人》便是以此为由,讨论了一个长久的社会顽疾,以及阶层分化下的沉疴,正如海报所写," 在渔港,被杀的不一定是鱼 "。

    (八尺门为台湾地名,是阿美族人的聚集地。)

    《八尺门的辩护人》原著取材于 1986 年初轰动全台的 " 枪下留人 " 的汤英伸事件。

    故事以一起三口之家的灭门惨案展开。

    夫妻双双身中数刀,连年仅两岁的女儿也惨遭溺亡。

    原住民群情激奋高喊死刑,质疑凶手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

    凶手当场抓获,是外籍劳工阿布,在男性死者郑船长手下打工。

    本是事实确凿,阿布将被判以死刑。

    而终审之前,李铭顺饰演的佟宝驹,作为阿布的辩护律师却站了出来,并说出了 " 他不能被判死刑 " 的观点。

    也就此揭开了更多疑点重重的真相。

    比如曲解原意的法庭翻译人员,阿布说出 "didelikno"(藏起来),对方却说是 " 你好 "。

    因为,所谓的翻译人员实际是利益牵扯的一份子,轻飘飘的一句话完全可以左右阿布的生死。

    第二个疑点,阿布为而对 2 岁的小孩也痛下杀手?阿布给出的答案是:算了时间,两分钟不会死。

    长期被船长压榨的阿布,因为爱哭经常受到 " 摁在水里 " 的游戏(惩罚),而这个惩罚的时长正好是两分钟。

    所以行凶当时的阿布为了让船长的小孩停止哭闹实行了同样的操作,但殊不知,两分钟却是孩子无法承受的极限。

    这背后牵扯出的,恰恰是游离在灰色地带的外籍劳工们悲惨的生存环境。

    是人,但却和牲口并无差别。

    霸凌欺压是常有的事,甚至,因为不想耽误工作,身为雇主的船长生生割掉了阿布溃烂的手指。

    因为外籍劳工所拥有的一套卑微的规定:不要偷懒、不要打假,不要生病 ...... 把护照没收,游离在异国的灰色地带,即使 " 消失 " 也无人顾及。

    悲剧的产生,是从阿美人到外籍劳工,一个阶层又一个阶层不断地向下压榨。

    社会的顽疾

    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八尺门的辩护人》无法被归类为老少皆宜的消遣娱乐剧,相反,它有一种深沉、压抑之感,甚至算得上是一部有门槛的剧。

    它的主题是废除死刑,呈现政治博弈与司法公平,探讨人权和民意。

    从创作角度来看,《八尺门的辩护人》看似是一部关于司法辩护的犯罪悬疑故事,但的内容脱离了传统赛道。

    作为悬疑剧,它从一开始就把受害者、凶手、杀人动机、杀人过程全部公之于众,把一个证据确凿的案件展开讨论。

    剧情围绕了原住民的认同、司法正义、阶级压迫、社会弱势、外来雇工、死刑存废等众多议题,贪多易乱,《八尺门的辩护人》同样会存在略显松散的问题,但整体瑕不掩瑜。

    整个剧情的核心,也是去抽丝剥茧的引发探讨与深思。

    你可以从剧中清晰的看到阶级之间俨然的两个世界。

    手握权利的 " 人上人 ",彼此结成庞大的利益网,利用权力只手遮天,任何撼动金字塔的人都可以被轻易决定生死。

    另一边,是生存艰难的底层,在困苦中无效挣扎。

    无论是被逼以远洋渔业为生的原住民,还是背井离乡的外来劳工,某种意义上都是被剥削的 " 弱者 "。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多重身份和多重原因的重叠,才导致了阿布死刑的矛盾,形成一次民意与宪法的对决。

    " 法典 " 诞生以来的不断完善,无数次告诉我们,法律具有天生的稳定性和滞后性。

    一次杀伐果断的死刑,并不能解决一个群体的困境,甚至连阶级权势也没有产生丝毫撼动,这样的悲剧就依旧会循环往复。

    而面对整个社会已经形成顽疾的潜规则,个体如何对抗?或许正如剧中佟宝驹告诉连晋平所说," 对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同化。"

    更重要的是荧幕以往的现实意义,是影视作品窥见了社会的冰山一角。

    " 那个外劳在陆地上只是一个故事,站在陆地上,才知道摇晃的是自己 ",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关键词: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产业大爆发:安徽,为什么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