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推门入田园,家门口邂逅“诗和远方”

    2023-06-07 12:24:20  |  来源:文汇  |

    正是芒种节气,在田里忙了大半辈子的董君弟没有停下来。这位 71 岁的农业能手颇受欢迎,不少村里都找他做农业顾问,梨和桃经过他的手,甜度和成果率更有保障。

    董君弟所在的闵行区颛桥镇中心村已经完成旧改征收签约,他住上不远处的现代化新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推动上海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在中心村有了新探索——曾经闵行区南部最大的 " 城中村 " 农业用地规划最新出炉,乡愁或将以田园客厅的形式保留下来。" 推门入田园,稻花香里说丰年。" 董君弟和同村村民也能在新空间中发挥余热,保留田园生活的美好。

    田园为驱动引擎,打造都市农业主题公园

    节如其名,芒种是一个非常 " 忙 " 的节气。" 芒种就是有芒类作物的收割季,上海也开始进入潮湿多雨的黄梅时节,既要收割夏小麦,又要种植水稻,所以很‘忙’。" 董君弟在浦江镇在播种间隙不忘与合作社的年轻农人交流着。

    从小就扎在田里,董君弟对中心村的土地充满感情,以往这里正是水稻插秧的时节,家家户户都有一亩三分地,现在实施旧改改善了居住条件,但上楼之后似乎心里有些空落落。

    中心村,地处七莘路—沪闵路服务轴与紫竹创新创业走廊交汇处,毗邻 " 大零号湾 " 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城市中农林资源具有稀缺性,为此最新规划以 " 田园为驱动引擎,打造都市农业主题公园。

    " 以往也出现过动迁房小区中种菜热情高涨带来的治理难题,如何实现现代化城市与农村相互交融,是不少村民的心愿。" 中心村党支部 85 后书记俞雪峰来到村里 5 年多,与乡亲们充分沟通中感受到老农民对于土地种植的专业和敬业,如今他正积极将村民们的心声与相关部门传达沟通,在最新的规划中,他惊喜的发现村民们家中窗口望出将是一片农田,城市和农田共有的空间界面上,将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城市景观。

    " 城中村项目中即包含住宅商业,也包括基础教育和配套设施,都将被农用地包围。" 在颛桥镇副镇长谢炜的眼中,今后业态景观能够消除城市与农林的割裂关系,打造具有体验性感、参与性公共开放空间," 结合区域教育资源,农学拓展区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

    传承当地农耕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拆迁腾地、手续办理、工程建设等,这是 " 城中村 " 改造遇到的几大难题。近年,闵行区选择与上海地产集团合作,成立地产星侨公司全面实施中心村开发建设工作,采用 " 区政府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合作单位共同改造 " 模式,推进 " 城中村 " 改造。工作组将企业搬迁、动迁安置房建设、市政规划等多项任务并行开展,实现了村民在签约之后尽快实现回搬。

    如何让村民安心住下,新规划也有不少巧思,在区域的中心,由沿街商业、社区菜场、公共绿地和学校体育场这些公共开放的业态元素交汇,形成 " 城市绿心 " 聚集点。一米菜园、社区农场、健康森林、四化果园等项目让城市人满足田园梦,同时联动各大中小学和社区亲子家庭输出以农业为主的课程,定期组织各类科普宣教。

    为农用地未来方案的落地及运营提供有效支撑,目前项目已启动编制《郊野单元规划》、编制《农业建设项目可研报告》,争取在 2023 年底前实现第一期农用地流转,重点聚焦项目东侧南侧区域环境提升,感受到农耕文化的传承。

    上海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近年来在挖掘农耕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才的 " 空心化 "、老龄化使得农耕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受到冲击。台盟界别在今年两会提出《关于进一步推动上海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建议强化市级统筹实现农耕文化保护利用,加快完善郊野单元规划,做好农耕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在深挖农耕文化家底的基础上,加大物质层面农耕文化的保护力度。

    如今相关部门也给予积极回应,将进一步做好农耕文化分类等级、保护传承、开发利用等工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注重乡村文化符号和元素的保留与保护,将农耕文化保护与村庄规划建设相结合,纳入文明村镇创建指标体系;在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积极支持村史馆、乡愁馆建设,发掘传承当地农耕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作者:祝越

    编辑:张晓鸣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上一篇:徐州“银发护考团”现身考点外:秩序维护,我们来!-全球消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