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大模型不是吹出来的

    2023-05-09 11:18:08  |  来源:北京商报  |

    5 月 7 日晚,在俞敏洪直播间内,三六零创始人周鸿祎谈及对当下火热大模型与 ChatGPT 的看法。他表示,国内大模型如果不经过两年模仿,上来就说超越,那叫吹牛。

    作为这场热潮的积极参与者,360 大语言模型产品一个月前问世,周鸿祎当时戏称 " 自己的孩子 ",抱出来给大家看看。

    OpenAI 的产品出道即巅峰,但能客观认识彼此差距,周鸿祎的发言可谓人间清醒,毕竟是圈里见过大场面的老人了。


    (资料图片)

    大模型遍地开花,不仅百度、腾讯、阿里、华为、京东等科技巨头均有布局,一众科创企业也纷纷官宣自己的大模型产品。

    无论是先来者,还是后到者,大模型让一度沉寂的中国互联网圈嗨起来了。新产品层出不穷,ChatGPT 风口上的诸神混战才刚刚开始。

    大模型之前,AI 的商业化还饱受质疑。有人试探,有人观望,有人潜心于此,有人浅尝辄止。

    大模型之后,互联网公司们亲自下场,没人能笃定谁是中国的 OpenAI,能做出来成功的大模型产品。不过,可以笃定的是,这个技术对中国很重要。

    大模型缔造了某种共识,它是工业级的,是应用型的,具备落地的现实场景,给各行各业都能带来工业革命级的推动。

    市场上过度狂热还出现了一种尴尬的局面,有的企业明知道还没完全准备好,却不得不积极地在推进模型发布,似乎稍微晚一点就会错过全世界。

    " 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这是入局者对大模型前景的普遍信仰。但大模型的成功不会一蹴而就,别忘了 OpenAI 一战成名前那默默无闻的七年。

    百花齐放,不再稀缺是好事儿,把好事儿做好前提是清醒的自我认知。以自身业务基础及大公司本身的算力储备与资金实力,去官宣一个大模型不难,市场门槛也不高。

    现如今大厂选手大模型动态层出不穷,本质还是过去几年技术积累,及未来可持续的研发投入、参数规模、人才储备及算力升级。

    国内外大模型的商业路径差异明显,ChatGPT、Midjourney、Notion AI 或者 Stable diffusion 等等,都以 C 端用户为基本盘。反观国内,大模型的主要应用场景都在 B 端,B 端更窄,因此更容易进行商业化。

    两种路径孰优孰劣,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相比海外,场景拓宽、用户拓宽会助力大模型成长,也一定会加强训练互相越来越了解,未来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兴奋归兴奋,重要归重要,冷水要泼在前头。在此之前,王小川给出的追赶时间表是三年,这个时间未必精准,但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大模型依然是一场艰苦的 " 创业者 " 之战,革命尚未成功,量变到质变才考验真功夫。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关键词:

    上一篇:在混知书店探索书香“趣”科学,2023 年科学之夜首场活动精彩开启 全球新资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