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世界今热点:2023 上海车展随笔:一位汽车媒体人的主观感受

    2023-04-21 19:14:35  |  来源:车讯互联  |

    【车讯网 报道】第 20 届上海车展,于 2023 年 4 月 20-27 日对公众开放,共 8 天,前 4 天门票 100 元,后 4 天门票 50 元。作为汽车媒体从业者,我照例在内部预展期间(亦称媒体日)进行了观看,现将个人感受与您分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海车展与国内其它车展不同,它和北京隔年轮流举办,是以厂家为主的车展,而不是许多城市都能见到的那种以经销商为主的车展。在汽车业,这俩车展的分量之重,由此可见。但是,在 2005 年之前,上海车展相对比较普通,海外的一些制造商,对它并不是很上心,随后几年汽车销量大增,上海车展才变得日趋重要。

    感受之一:展馆面积似乎变小了。

    自从上海车展从浦东的花木路,搬到浦西的国家会展中心,我已经习惯了它的 " 四叶草 " 造型。每次完成采访任务之后,我都会拿出一整天,先二楼后一楼,顺时针转一圈,把所有展馆走一遍。

    可这回,当我在二楼走完 3 个馆(下图蓝色,6.2 馆、7.2 馆、8.2 馆),接下来的两个,都是零部件展馆(下图绿色,1.2 馆、2.2 馆),再往前,是连续几个空展馆。

    下到一楼,整车馆一共 6 个,有 1 座馆是空着的,另一座馆的一半儿,是零部件。也就是说,关注度最高的整车馆,一共 9 个。单以数量而论,似乎与 2019 年一样,那次好像也是 9 个馆。但我感觉这次的展示面积偏小——说这话并无依据,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已。有几位同行倒是认可我的感受。他们猜测:源于销量下滑,厂家预算缩减,钱得省着点儿花。

    想想也是,以前出现一款新车,从赏析到解析再到试驾,能有很多次接触机会。自 2020 年以来,有些厂家将实体接触改为网络接触,有些发布,连线上直播都用不着,在微信里一转,完事,成本之低,几乎可以忽略。最为有趣的是,某车自 2020 年上市以来,我编辑过十多回相关稿件,车啥样,至今也没见过。

    感受之二:媒体日展台冷清并不是一定被超越。

    有些同行在车展报道中,进行了这样的描述:长城、比亚迪展台熙熙攘攘,雪佛兰展台前冷冷清清,连个咨询的都没有,可见,自主车已经超越了合资车。

    事实上,在媒体日进入展馆的,以汽车媒体从业者为主,他们个个都会按照事先的安排,直奔该去的展台,根本没时间闲逛。何况,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手里都有相关资料,只要不是资历太浅的自媒体,通常用不着向展台工作人员咨询。

    再者,有些厂家在车展之前,就已经召开了发布会,媒体日期间,只要展台无活动,或者是没有真正意义的新车,就会显得很冷清,这是很正常的事儿。

    说到这儿,打个岔,跟您分享一件趣事儿:在某展台,一个女孩冲着手机做直播,车轱辘话没完没了,打算拍照的我,只好耐心等候。过了一会儿,女孩终于挺下来,直奔工作人员,问这车是不是空气弹簧。工作人员赶紧掏出手机查,查了好一阵,才明确告诉女孩:不是。其实,是不是空气弹簧,稍微一弯腰,就能看见。

    感受之三:如此重要的车展,也并非全员到齐。

    斯柯达、五菱、海马、凯翼、众泰,以及特斯拉、威马等一堆造车新势力,缺席本届车展。其中,特斯拉缺席最受关注。至于原因,有人认为是缺乏新车,有人认为是它的销量太好,不愁卖;还有人认为是厂家担心 2019 年的那一幕重演。事实上,宁德时代的日子很好过,也属于不愁卖的,可照样弄了个展台。至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车的展台,有一大把。

    放弃如此重要的车展,虽然遗憾,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包括奔驰在内的一些著名品牌,就曾连续几次缺席上海车展。至于会不会影响销售,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在我所接触到的范围内,几乎没听说过谁去北京车展或上海车展买车,真打算买的,直接去 4S 店就是了,那里的环境更好、更舒服,还有饮品伺候,专人讲解,外带试乘试驾。举个例子,有一年广州车展,我在那呆全程,手里有许多赠票,与东莞的朋友们联系,他们全部谢绝,没一个人来看——这些友人都是商界的,经济实力不错,多买几辆车对他们来说,很轻松。

    有人认为,车展所释放的信息,对于消费者有导向作用,所以,不容忽视。

    这观点没毛病,但不是全部。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根据舆论导向买车,有些人习惯自己判断。比如,2005 年上汽大众推出途安时,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媒体人,不仅在车评文章里对它赞不绝口,而且很快成为车主,可并没为它带来很好的销量。尽管它真的很棒,我至今仍在用,前年还开着它从北京出发,沿川藏公路跑到西藏。

    感受之四:展台到处都是底盘。

    本届车展有个突出现象,那就是许多展台都有个底盘,都在努力炫耀自己的平台。比较早地推出平台理念的,是大众汽车,如今大家都学会了,比着来,谁也不甘落后。

    想想也是,自打电动车卷土重来之后,在我国大行其道,尤其本届车展,电动车的声音非常高,就连宾利展台都摆了个充电桩,表示 2035 年前后将推出电动车。但是,对于年轻厂家、尤其是新势力来说,能够炫耀的,唯有平台。因为这东西比较虚,容易弄,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显得挺有技术,一方面可以满足参观需求,另一方面也好向资方交待。

    感受之五:似乎已经将电动车的初衷遗忘。

    刚才说到,本届车展,电动车的声音很高,但我认为,有一部分厂家,似乎已经把发展电动车的初衷,给忘了。

    首先,电动车算不上新能源,至少在 100 年前,上海就进口过,而且在当时的车展中展示过。我在一篇资料中见到,目前制造电动车的碳排放,比燃油车高 4 倍,这还不算日后的电池回收处理。再加上我国以火力发电为主,发展电动车所增加的电力需求,势必会导致更多的碳排放。也就是说,将电动车视为绿色,其实是装聋作哑、装疯卖傻。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买电动车可以节省税款、降低行驶成本,有些地方还能避免限行,这才是电动车受欢迎的真正原因——这个原因与发展电动车的初衷,没什么关系。

    其次,在可见的未来,私人交通工具的本质变化之一,是轻量化,采用全新的框架设计、全新的复合材料。而这些,需要良好的工业基础与颇为前瞻的科技研发作,不具备这些基础,只是在传统汽车的钢铁车身里,拆掉发动机与变速器,换上电机与电池,如此轻率,根本就不是发展,而是投机。

    再有,如今一些电动车,动辄中型、中大型,自重 2 吨、甚至 3 吨的,挺常见。这与发展电动车的初衷,已经是背道而驰。事实上,根据目前的电池性能,电动车只适合短途代步,也就是说,市区才是它的用武之地,小型或微型电动车,才符合发展电动车的初衷。

    感受之六:科技进步是好事,但不应人为制造麻烦。

    车展之前,沃尔沃在发布会上,打出这么一句话。我比较认同。因为,新势力所擅长的,仅仅是互联网,对于汽车来说,这些东西属于锦上添花。

    把 9 个整车馆全走完,我发现,相当一部分新车,都很热衷于液晶屏,不仅如此,将实体键取消,靠液晶屏取而代之的趋势,越来越常见。毫无疑问,这样做对厂家是有好处的,一是可以节省成本,二是显得很有科技感。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恐怕多少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音量、空调等,明明一伸手,1 秒钟就能解决的问题,非得要在液晶屏上左划右划,进入二级甚至三级页面,才能解决。至于语音控制,行驶中的导航设定,它显得非常方便,但在其它方面,就显得画蛇添足,很啰嗦。

    作为上汽大众的车主,前几年我曾想增购一辆途昂,因为厂家跟风,就连方向盘上的控制键,都弄成触摸式,用起来非常不方便,从而打消了我的念头。当然我得感谢厂家,为我节省了 40 万块钱。毕竟,我买车不是刚需,仅仅是好玩而已。遇到满意的车就买,不满意就拉倒。

    还好,不是所有厂家都跟风。在展馆中,我看到,奥迪 A4、奥迪 Q3、马自达 CX-50 等,没有过分突出中控屏,依旧设计了许多实体键。

    采访宾利负责人时,谈到这种现象,他的观点是:应该满足多元化需求,既有实体键、也有语音控制和液晶屏触摸操作。事实上,这也是我的观点。

    科技进步是好事,但不应人为制造麻烦。目前,有些车是在人为制造麻烦。

    本届上海车展,虽然是电动车大出风头,但作为消费者,我相信许多人还是会根据自身需求,做出消费决策。一位电动车制造商表示:体验了电动车,就回不到燃油车了。

    这话说得太绝对。我就体验过许多次电动车,但掏钱买车时,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燃油车。原因之一是我喜欢自驾游,任何一辆电动车都满足不了我的需求。原因之二是我喜欢燃油车的驾驶感,任何一辆电动车都不具备那种水平。

    《星爷说车》更多内容——如用电脑或平板电脑阅读,点击下图即可进入《星爷说车》专栏。

    关于《星爷说车》——与电影演员周星驰无关。本人姓夏名星,从小就有白头发,被同学戏称夏老头。后来,友人按我们北京当地习俗,给我起绰号星爷。星爷自 1988 年开始驾车周游列省,至今不辍;2001 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阅车无数。

    关键词:

    上一篇:全面升级!广东深化戎归南粤退役军人“仁军保”公益活动举行 天天动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