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免费”创建逝者网络纪念馆?网上建馆审核有待规范

    2023-04-18 11:17:36  |  来源:法治日报  |

    活人被网祭事件不时上演 网上建馆审核有待规范

    记者体验 " 免费 " 创建逝者网络纪念馆


    (资料图片)

    □ 本报记者 赵晨熙

    好好的大活人,却被人在网络平台建立纪念馆 " 祭奠 " 了?如此荒唐的事正在网络上不时上演。

    近日,浙江一名网友发现自己的照片被人恶搞,发布在某网络祭扫平台的墓碑上。记者注意到,类似活人网祭事件此前不时见诸报端。

    网络时代,传统祭扫活动也不免 " 触网 "。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清明,全国已有 2304 个网络祭扫平台,进行网络祭扫的群众高达 2156 万人次,同比增长近 192%。

    然而,随着网络祭扫的火热,活人被网祭、平台乱收费等各类网络祭扫乱象层出不穷。

    " 网络祭扫绝非法外之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网络祭扫具有越来越高的普及性,应尽快厘清网络祭扫的法律边界,并完善相关法律规定,确保网络祭扫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有序发展。

    网祭平台审核形同虚设

    据该名浙江网友透露,他被祭奠的网络平台是一款名为 " 天堂念 " 的 App。

    " 让思念没有距离 ",记者注册登录后发现,免费创建逝者纪念馆,是这款 App 的主要特色。

    记者点击免费创建逝者纪念馆界面后,系统提示需填写逝者姓名、性别、生卒年月等真实信息,并上传逝者形象照片。同时,特别提示用户创建纪念馆需经过机器审查和人工审查,均审查通过后方可创建成功。

    选择创建单人纪念馆后,记者编写了逝者姓名、性别和生卒年月,并随意上传了一张网络图片。" 敏感词检测通过、姓氏数据库检测通过、敏感人名检测通过 ",仅几秒钟后,这道所谓的 " 双重审查 " 程序就检测完毕,记者成功创建了一个 " 虚拟 " 的逝者纪念馆。

    点开纪念馆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在树林中的墓碑图片," 逝者 " 照片、姓名和生卒年月均在墓碑上显示,墓碑右侧还可以进行献花圈、点蜡烛、敬香、扫墓等操作,用来 " 充实 " 这块网墓。

    记者发现,除放置花圈、蜡烛和上香是免费操作外,扫墓和摆放祭品均需在平台内充值购买福气值,10 元可购买 100 福气值、100 元可购买 1000 福气值,也可以购买 99 元的永久会员,升级会员后,将获得扫墓和所有祭品免费使用等权益。

    如今,类似 " 天堂念 " 这样的网络祭扫平台并不鲜见,记者接连体验了几款类似软件后发现,这些平台的模式和功能非常相似,主打口号都是免费为已故亲人建立纪念馆。但建馆成功后,平台会用各种手段诱导用户充值购买虚拟祭品,或开通终身会员,个别平台甚至会在主页面设置逝者纪念馆排名,给予那些高充值用户一个 " 展示 " 的机会。

    然而与平台在吸金方面大花心思不同,记者体验后发现,大多数网络祭扫平台在创建所谓的逝者纪念馆时,对逝者姓名、生卒年月等信息审核形同虚设,用户无需提供包括死亡证明等任何证明材料,即可轻松完成创建。

    合力压实平台审核责任

    " 在网祭平台祭奠活人,不论出于报复、恶搞还是其他任何目的,都已涉嫌违法。" 刘俊海指出,故意在网祭平台建立未死亡人士的网上纪念馆或网上墓地,已涉嫌侵犯他人的人格权,需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如果编造、造谣当事人的生平简介、" 死亡 " 过程等,还可能涉嫌诽谤罪。此外,在网上公开散布他人真实的个人信息,也涉嫌侵犯公民的隐私权,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记者注意到,此类活人被网络祭奠的事件此前已有相关判例。

    2022 年 11 月,福建厦门市民璐璐 ( 化名 ) 的姓名、出生日期、籍贯等个人信息和多张照片被他人放在某网络祭扫平台的 " 纪念馆 " 里。璐璐状告平台侵害其肖像权、名誉权。

    法院认为,根据民法典规定,公民在从事网络操作过程中,不得利用网络平台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如果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亦应履行严格审查义务,防止用户利用网络平台实施侵权行为;如果未严格审查被纪念者的信息、未严格落实注册用户实名认证,导致实际侵权人认定难,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如果知道或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最终,法院审理认为,平台并未严格审查被纪念者璐璐的信息,未严格落实注册用户实名认证,导致实际侵权人认定难,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

    在刘俊海看来,这起案例应当令各大网络祭扫平台警醒,网络祭扫的初衷是利用互联网更便捷地去祭拜逝者,因此平台对于逝者身份必须进行严格审核,这也是网络祭扫必须遵守的底线。平台方应要求用户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网络纪念馆设立者与被纪念人的身份关系等必要材料,进行严格的人工审查,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祭扫平台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刘俊海表示,当前活人被网络祭扫的事件屡屡发生,平台方必须提高警惕,完善审核机制,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相关部门也应压实平台责任,合力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完善法规进行全面规范

    鉴于网络祭扫平台的快速发展和乱象频发的现状,3 月 31 日,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民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祭扫秩序 倡导文明新风尚的通知》,强调网络祭扫平台应依法依约做好用户账号注册、实名认证管理,建立健全账号管理制度规范,采取有效措施,严防 " 活人被祭拜 "" 随意立网碑建网墓 " 等问题。同时,要求网络祭扫平台合理设置祭扫用品和服务项目,不得巧设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

    " 网络祭扫绝非法外之地,必须将其纳入法治轨道,确保其在法治轨道上规范发展。" 在刘俊海看来,当前网络祭扫乱象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关网络祭扫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缺位现象。无论是现行的《殡葬管理条例》,还是民政部于 2018 年 9 月公布的《殡葬管理条例 (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 》,均未涉及任何有关网络祭扫的内容,这也导致网络祭扫领域存在监管盲区,乱象丛生。

    考虑到网络祭扫行为日益普遍,刘俊海建议,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针对网络祭扫制定专项规定,一方面,要明确并压实平台审核等责任。另一方面,要明晰网络祭扫的正规流程,哪些人通过哪些程序、提供哪些材料可以申请进行网络祭扫。还要进一步明确网络祭扫的监管部门,并加大对网络祭扫平台的监管抽查力度,全方位规范网络祭扫行为。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