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全球热文:花城文学院落成!首届联席院长麦家:原创文学永远不会被 ChatGPT 取代

    2023-03-25 14:04:27  |  来源:金羊网  |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文艺


    (资料图片)

    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曾育文

    先锋是一种精神。1979 年改革开放之初,《花城》杂志在广州创刊,以先锋的姿态,为中国文学打开了一扇南风之窗。44 年后的今天,2023 年 3 月 25 日,延续 " 花城 " 先锋气质的花城文学院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试图探索新时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创新问题。

    当下,文学生产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便是如何应对技术的挑战。随着 ChatGpt 在全球的爆火,文学生产机制将产生哪些变化?包括作家在内的文字工作者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新成立的花城文学院在整个新的文学生态中又将起到何种作用?

    3 月 25 日上午,诸多与会嘉宾围绕这些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为此,羊城晚报以 " 技术时代,文学何为?" 为主题,专访了花城文学院首届联席院长麦家、陈晓明,共同探讨这一时代之问。

    让更多的人在文学的天空下获得慰藉

    羊城晚报:作为花城文学院首届联席院长,您希望在这里实现什么样的文学设想?

    麦家:作为首任院长,这是我的荣幸,也是我跟广东、跟 " 花城 " 文学的缘分。" 花城 " 文学品牌作为文学圈的金字招牌,在我爱上文学的那一天大概就已经和它建立了联系。这次到广州出任花城文学院首届联席院长,是出于一直以来对 " 花城 " 文学品牌的敬重。

    未来,我希望通过花城文学院这个新平台,让更多的人在文学的天空下获得慰藉。同时,我会竭尽全力奉献我那一点点的文学精神,以及一点点的文学影响力。

    羊城晚报:在这样一个文学大环境下,花城文学院这样的平台在整个文学生态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它对大湾区的文学版图有什么意义?

    麦家:我一直认为,广东在全国影响力最大的文学品牌就是 " 花城 "。由花城出版社创办一个文学院,就成了一件承前启后的事。它可以让广东过去因为 " 花城 " 而积淀的一些文学资源得以重新启用,同时,这也是推动粤港澳文学兴盛的一个及时的举措。

    花城文学院的意义会越来越大。我们知道,文学越来越专业化,或者说越来越边缘化,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文学的人、文学的组织抱团取暖,互相温暖。这个时代可能是经济的时代,在全世界,文学不像 19 世纪那样成为一个社会的中心。在这种文学的边缘化面前,一个文学院,甚至一个文学沙龙,这样一个 " 文学理想国 " 般的组织,这样的平台,我觉得它的意义会越来越大。

    羊城晚报:花城文学院首批签约了八位作家和评论家,在这个有着新的文学生产机制的平台,这些创作者将获得什么?

    麦家:我认为文学需要一个特定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大家有机会、有时间聚在一起,交流各自对文学的最新感悟。我们对文学的热爱不是靠在家里冥思苦想,而是需要相互交流。

    比如我告诉你我刚看了一本好书,并获得了一些启发,你很有可能会跟着去看。这种文学情感的相互传递,需要依托像花城文学院这样的平台。俗话说 " 独木不成林 ",花城文学院就是一个让创作者们聚在一起,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园地。

    人物与故事会成为未来文学的关键词

    羊城晚报:当下,ChatGPT 人工智能技术大火,部分文字工作从业者似乎就有这样一种被取代的担忧。您个人会感觉到技术对您创作的威胁吗?

    麦家:坦率地说,ChatGPT 对我没有影响,一点威胁都没有。即使它对我构成威胁,我也不会把这种来自技术的挑战当作威胁。ChatGPT 会引发一种新的潮流,可能很多行业、职业会被淘汰,甚至会被埋没,但我觉得原创的东西它是淘汰不了的。我相信一个原创的故事,甚至是 500 年前乃至 5000 年前的一个原创的故事,只要它是原创的,ChatGPT 它就创造不出来,它永远不是原创的。

    它的技术逻辑是进行大数据的汇总和计算,这意味着它永远无法取代原创文学作品。所以,我希望广大文学原创作者,不要害怕这类新兴技术,反而它应该害怕我们,反而它应该让我们害怕自己,因为它要我们去创造更原创的作品,攀登更高的山峰。

    但同时,它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未来我们的文学创作将更加注重原创性。如果把文学创作比作一项竞技运动,就像运动员挑战身体极限一样,我们挑战的将是人类情感的极限。

    羊城晚报:面对急剧变化的文化语境和传媒环境,您认为未来文学将是怎样的形态?

    麦家:一个作家,应该是个观察家,而不是个预言家。我无法预言未来,包括未来的文学,但从大概率上说,我觉得未来的文学和过去的文学不会有大的区别。

    因为我觉得,人本身没有太大的区别,一个古人和今天的人,包括未来的人,本质上是不会有变化的。只要人在本质上没有变化,我想文学在本质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当然,细微处或者局部,肯定会有变化。

    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我甚至想象,当今有些文学形态在未来可能会消失,会被智能的人替代。那什么会强大?我觉得人物、故事在未来的文学中会被放大。因为故事和人物需要原创,而原创,智能的人是创造不了的,是我们人类干的。所以,未来的文学,我想就是两个词——人物、故事,这是未来文学的关键词。

    文学会在人生至暗时刻起到 " 大用 "

    羊城晚报: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不断赋能文学发展,其中一大表征就是文学的跨界 " 破圈 " 传播。未来您是否会引领花城文学院的创作者一起 " 破圈 "?

    麦家:不能说我引领他们,而是我们共同 " 破圈 "。的确,目前我在影视界以及在海外文化推广中积累了不少资源,我当然会毫不吝啬地拿出来和花城文学院的同仁们共享。

    同时,我也想借这个机会从同仁们身上汲取营养。年轻一代创作者对新世界的感受力和对新人类情感的把握力远超于我,我们应该互鉴、互学、互通、互融。

    羊城晚报:有人认为,文学作品的不断跨界 " 破圈 " 也会造成其本来面目的模糊。

    麦家:文学如果单纯局限在某个圈子,我觉得这才是大问题。如果它能够发散开来,这难道不是一种新的生命力的展现?只有不断产生这种新的生命力,文学才能应对更多的挑战。

    羊城晚报: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您认为文学该如何实现它的高质量发展?

    麦家:当一个社会能够尝到文学的甜头,通过文学去汲取营养的时候,那这个社会文学的发展就是高质量的,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要相信文艺的力量,要相信文学的力量,文学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用处,至少用处不是那么直接,但它其实是有大用处,它有无用之用,这也是王国维曾经说过的。

    文学表面上看是无用的,但实际上在人生的一些拐点乃至人生的至暗时刻,尤其是当我们遇到一种人生危机的时候,或者我们人生需要翻越顶峰更上一层楼的时候,我觉得文学这个时候会起到大用的,会让你的内心变得更加宽广,更加坚强,变得生动柔软,这都是文学艺术才能给予的。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 | 刘星彤

    校对 | 桂晴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