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焦点!明代的不可思议的货币政策
2023-03-13 22:10:29 | 来源:涨姿势 |
2023-03-13 22:10:29 | 来源:涨姿势 |
(相关资料图)
@吴钩 : 说说明代的不可思议的货币政策。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后,推行大明宝钞。官方规定一贯钞兑 1000 文铜钱或一两白银,4 贯钞兑一两黄金。但明政府发行宝钞,完全可以用 " 随心所欲 " 来形容,既不设准备金,不分界发行,又无发行额度的预算,无任何称提的政策。总而言之,朱元璋想印多少贯钞票就印多少贯。据研究者统计,单单洪武一朝,大明宝钞的发行量已高达 10450 万锭,流通中的宝钞约有 9200 万锭。一绽有 5 贯,9200 万锭即有 46000 万贯。而另一方面,明初,官府严厉限制人口流动,工商业严重凋敝,社会退回自然经济状态,财税规模极小,且赋税以实物为主,这几亿贯的宝钞能怎么流通?
如此随心所欲地印钞,大明宝钞当然以史上最快速度与最大幅度贬值,洪武二十六年(1393)," 两浙、江西、闽、广,民重钱轻钞,有以钱百六十文折钞一贯者,由是物价翔贵,而钞法益坏不行 ",一贯宝钞只能折钱 160 文。正统十三年(1448),朝廷 " 禁使铜钱,时钞既通行,而市廛仍以铜钱交易,每钞一贯折铜钱二文 ",宝钞跟废纸没什么差别。其后,随着海外白银的流入,民间的交易基本以银钱为主,没有人愿意使用宝钞," 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只不过官府还在坚持使用,比如在发给官员的俸禄或赏赐中搭配宝钞。一位明朝人说:" 宝钞,今惟官府行之,然一贯仅直银三厘,钱二文,民间得之,置之无用。"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明王朝的货币政策非常的奇怪,以常人的理性很难理解:
1)明代的主要货币是宝钞、白银与铜钱。宝钞属于法定信用货币,但非常快就形同废纸,民间的交易没有谁愿意使用宝钞,奇怪的是,朝廷却没有停止发行,官俸、兵饷的发放都要搭配一定比例的宝钞,老百姓缴纳田赋与杂课也要求交一定比例的宝钞,直到明末,朝廷还保留着赐钞的惯例,茶课、租税中也保留征钞的做法。
2)从明中后期开始,白银已经成为最重要、最常用的货币,但明政府从未想过以白银为本币发行银票,也一直不知道铸造标准化的银币,虽然晚明之时,已有大量西班牙银元从海外流入,如果政府略有作为,完全是可以仿造银元的。别说铸造银元,就连给市场制定一套统一的白银成色与平砝标准都做不到,各个地方甚至各家银号的白银成色与天平砝码各标准,这一家银号出品的五十两十足银锭,按另一家银号的标准,可能并没有五十两整,也不是十足银。因此,用白银支付的每一次交易,结算时都要称量重量、验看成色、换算平砝,十分麻烦。
3)白银更适宜用于大宗贸易,市井间的日常琐碎交易需要大量铜钱,但明王朝却很少铸币,据学者的研究与统计," 明代政府从 1368 至 1572 年这 200 年总计铸造铜钱 400 万~600 万贯,只是北宋熙宁变法期间一年的铸币量 ",以至明朝人使用的铜钱主要就是宋钱。朱元璋甚至禁止铸造、行用铜钱:" 宜令有司,悉收其钱归官,依数换钞,不许更用铜钱行使。限半月内,凡军民商贾所有铜钱悉送赴官,敢有私自行使及埋藏弃毁者,罪之。" 禁用铜钱的目的,是为了推行宝钞。但朱元璋对宝钞的发行又过于随心所欲,导致宝钞以史上最快的速度贬值。
4)由于宝钞不可用,铜钱不够用,在明王朝的许多地方,人们只好使用原始的实物货币进行交易:" 云南专用海贝,四川、贵州用茴香花银及盐、布,江西、湖广用米谷、银、布,山西、陕西间用皮毛 "。贝壳、茴银、盐、布、米谷、皮毛等实物,都成了 " 代币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