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女孩悬挂墙外,男子拍视频不救人?

    2023-02-27 22:31:45  |  来源:新闻晨报  |

    2 月 26 日,重庆有人拍摄到有一小女孩悬挂围墙外,她的两位伙伴紧抓其手。视频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纷纷质疑视频拍摄者只拍视频不救人。

    而后视频发布者陶先生称,拍摄者是一位老人,重庆是山城,两地看着近,其实距离很远,老人跑去需 20 分钟左右。老人和中年妇女拍视频时,不停在喊下面有没有人帮忙,还鼓励小朋友不放手,孩子被救离不开拍摄者的呼喊鼓励。


    (资料图片)

    拍视频还是救人

    此类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了,被指责的也不止此次事件中的陶先生。1 月 6 日,浙江温州。一位老人落水被路过女子拍视频记录下,网友也纷纷质疑该女子拍视频不救人。

    后续纪女士回应表示:当时自己带了两个孩子也不会游泳,没有救人的能力。后来见情况不对也马上喊人来救了,最后落水者也被救起,并无大碍。

    在此之前,河南南阳的谢先生拍摄到一男孩在河里溺水挣扎,最终被同伴救起的视频,视频发布后网友质疑其未施救。后续其回应称自己不会游泳,身旁的老婆也怀有身孕就快要生了,肯定不能下水救人,他看到男孩溺水之后也立刻扔出了游泳圈。谢先生说,拍摄视频是为了留下现场资料。

    是拍摄还是救人?最著名的争议,让我们回到 30 年前。1993 年苏丹发生战乱与饥荒,南非摄影师凯文 · 卡特拍摄了作品《饥饿的苏丹》。

    该照片画面中一只秃鹰虎视眈眈,正等待一位快要饿死跪倒在地的黑人幼童。由于这个震撼的画面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引起人们对小女孩以及整个苏丹的关注,这张照片获得了 1994 年普利策新闻奖。

    然而,一声声指责随之而来,年轻的摄影记者凯文 · 卡特在获得世界新闻最高奖项普利策奖的几个月后,因受不了压力而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大家在争论什么

    回到救人还是拍摄的争议事件,网友们的评论各异。

    有人认为救人应该是第一位,放下手机快点赶过去救人是最优的选择,拍摄的时间可以做出更多更有效的救援。

    有人反对网友的拍摄行为,认为没有能力救人可以选择叫人,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去拍摄。这个时候的拍摄视频行为存在消费别人的苦难的嫌疑,这是没有同理心的行为。

    当然,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拍摄者没有救人能力,选择通过拍摄来寻求帮助,这是可以来理解的。要求拍摄者必须救人是一种道德绑架,网友在并未了解全貌时不应该对于拍摄者进行指责。

    你会怎样选择?

    当你遇到这类事件时,你会选择拍摄还是救人呢?

    救人必须放在第一位。

    特殊岗位和职业的人,对他人是存在救助法律义务的。比如,犯罪现场的警察对受害人,地震中的教师对未成年学生,都是必须救助的。否则,即是违法甚至犯罪。

    如果你不是警察或教师等特殊职业,等待救命的人也不是受害人或学生,你对呼喊救命的人仍然是有义务的。这种义务不是法律义务,但至少是一种道德的义务。

    为什么?因为我们生而为人,就是要有人的特质。见死不救,不是人应该持有的态度。能救人而不去救人,反而站在旁边拍摄,这是让人不齿的行为。

    当然,应当救人,与实际上能不能实施救人,这之间还存在一段距离。

    比如,未成年人面对成年人的呼救,前者应当冲上去吗?比如,明显没有施救能力的老年人,面对呼救,他应当有道德方面的压力吗?

    如若存在救人的能力也有把握能够救人,自然应该首先选择立马去救人。

    反过来说,如果不存在救人的能力或条件,也就没有必要盲目救人增加危险。救人不成反而付出生命代价,或者增加救援难度的事件也很多。

    确属此种情况,选择拍摄也无可厚非,毕竟拍摄与救人之间并不是互斥的关系。

    在面对这些视频时,我们或许可以多一点理智,在未了解事情全貌的时候,对拍摄者进行苛责乃至咒骂,可能也是一种 " 网暴 "。我们应该以更加理智的眼光看待救人与拍摄,勿将 " 救人之心 " 变为 " 伤人之语 "。

    关键词: 拍摄视频 不会游泳 法律义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