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资讯丨《搜救》:“熊父母”比“熊孩子”更可怕
2022-11-01 10:05:12 | 来源:金羊网 |
2022-11-01 10:05:12 | 来源:金羊网 |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广欣
鉴定对象:《搜救》
上映时间:10 月 3 日
一家人开开心心到长白山旅行,8 岁儿子在雪地里闹起别扭,父亲一怒之下带着太太女儿开车离去,五分钟之后折返想接回儿子,儿子却已经失踪……这就是《搜救》的开端。《搜救》的本质是一部家庭教育片——任性的儿子、暴躁的父亲、软弱的母亲、失衡的家庭关系,共同造成了一场不可挽回的悲剧。
《搜救》的出发点是好的:把一个有问题的家庭置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之中,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刻画,引发片中人以及影片观众对家庭教育的反思。《搜救》塑造出一个颇为常见的中国家庭:片中的阿德夫妇光有一腔对孩子的爱,却缺乏合适的教育方法。具体到亲子关系上,便表现出两个极端:他们要么对孩子千依百顺,把孩子宠成 " 小皇帝 ";要么一言不合就打骂,要求孩子必须 " 听话 "。在电影里,甄子丹饰演的阿德就是这样的父亲:儿子想去天池看水怪,他就到处打听哪里有路可以上天池;但当孩子一闹别扭,他就气不打一处来,甚至把孩子扔在雪地里扬长而去。而对外,这种父母不愿意承认自己和孩子都有错误,总是把自家利益置于首位。在儿子失踪后,阿德盲目行动,导致救援队还得花力气把他救回来。这也是为什么有一部分观众会觉得《搜救》足够真实:骄纵任性的 " 熊孩子 "、不讲道理的 " 熊父母 ",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把这种 " 熊家庭 " 搬上银幕,怎么会不让人看得血压飙升?
这样一家 " 反面教材 ",本应在影片中得到成长和改变,才能令观众有所共鸣。可惜的是,《搜救》为了增加戏剧性故意营造了众多冲突,比如阿德缺少作为一个成年人应有的冷静,在雪地救援这一非常讲究专业性的行动中,阿德总是 " 外行指导内行 ",不停拖后腿。搜救队认为应该沿着河流进行搜索,他却固执地要求搜救队往天池方向搜索。而他不顾搜救队劝阻,什么装备都不带就试图横渡湍急河流的行为更是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这些场景本可以展现出阿德对儿子的爱,却因为人物冲动无知的举动而失去了应有的效果。与阿德的固执和鲁莽相比,韩雪饰演的太太则过于软弱——在儿子失踪后,她除了哭之外,几乎就没什么戏份。
此外,作为一部以雪地救援为主题的影片,《搜救》缺乏对救援行动专业性的展现:雪地搜救应该如何进行?要使用哪些搜救设备?如何制定搜救路线?这些本可以展开表现的部分被一笔带过,观众看到的大多是搜救人员跟在阿德后面为他的鲁莽 " 擦屁股 "。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电影对亲情的表现过于狭隘,仿佛不让冷酷的大自然掺和一下,都表现不出父母的无私。事实上,影片拍得最好的一场亲情戏反而与灾难无关:阿德拿着赎金去一个废弃澡堂救 " 儿子 ",发现所谓的 " 儿子 " 其实是另一个被拐儿童之后,他仍坚持从骗子手上救出这个孩子,这呈现出阿德这个人物的善良底色。
灾难事件与家庭教育主题本应互相配合,但《搜救》中刻意营造冲突的做法,不仅令主人公不讨喜,也折损了灾难救援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