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今日快讯:亲历我国首次氢弹试爆 黎荫铭向社会传递“马兰精神”

    2022-10-04 08:55:53  |  来源:金羊网  |

    黎荫铭和伍晓梅 2021 年拍的军装照 佛山南海区军休所供图


    【资料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洁文 张闻 王隽杰

    84 岁的黎荫铭视力、听力退化严重,他每天有一个固定节目:让妻子伍晓梅把当天重大新闻跟他复述一遍。听完新闻,两夫妻常常会聊起以前的事儿——不要以为这是两位普通老人的唠叨,从上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他们义无反顾地献身于祖国的核试验事业,特别是为氢弹的成功研制做出自己的贡献。

    " 记得当时的震撼心情 "

    "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 尽管已 84 岁高龄,黎荫铭仍清晰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经典段落。上世纪 60 年代初,从北京大学毕业的他正是受此鼓舞,向组织写下申请书:" 请把我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就这样,这个出生于广东南海的技术物理专业大学生暂别了热恋中的女友伍晓梅,毅然参军来到了新疆马兰基地从事核试验工作。

    当时的戈壁滩实验基地,条件还非常艰苦。黎荫铭就在这里开展氢弹的爆炸原理——氘氚核聚变的研究。伍晓梅后来听丈夫说,基地的食物和用水都是用水车拉来的,一到冬天就结冰," 晚上睡觉,火炉灭了,被子又不够暖,只好拿军大衣盖上来。军大衣不够长,脚就盖不着了,睡觉直哆嗦。"

    1967 年 6 月 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时,黎荫铭在距离爆心 280 公里外的测试实验室。时隔 55 年,黎荫铭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震撼心情。

    " 突然一种巨大的声响伴随着卷地的嚣尘从天而降,身体和脸部受到重重一击。震撼山河的巨大爆响和冲击波不期而至,大地发出多次巨大爆响和连绵的隆隆声,延续近两分钟之久。"

    在首次氢弹试验中,黎荫铭所在团队负责氢弹试验的放化测试,其目的主要是快速测定聚变当量。在有限的两个多月的时间内,黎荫铭和战友们需要确定全新的测试方法,开辟试验实施场所。为节省时间,他们将一个汽车团的仓库改装成实验室。化学实验中需要的品类繁杂的试剂多属于危险品,需要战士们细致地分门别类,打包装箱,工作量十分巨大。" 那时的人员,热情很高,干劲十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硬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各种各样的技术方面和设施方面的准备,投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的总裂变当量的快速测试。"

    传递 " 马兰精神 "

    上世纪 70 年代,伍晓梅被调配到黎荫铭的工作地点,同样从事核试验工作。一直到 1994 年,黎荫铭正式退休,夫妻俩才回到了佛山南海。

    伍晓梅回忆,退休后两人过上了琴瑟和鸣的日子,黎荫铭用笔写下一首首诗和小短文,她帮丈夫输入电脑,传给儿子安排出版。在妻儿的辅助下,黎荫铭将自身经历融入写成了半自传体著作《机缘与历练》,用自身经历向社会传递 " 马兰精神 "。

    黎荫铭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道:" 千千万万普通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绵薄贡献才汇集成时代的滚滚洪流,撑起我国核大国的一片天空。基地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将一代代传承下去,以丰富、润泽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策划:杜传贵 林海利

    总统筹:温建敏

    文字统筹:李妹妍 李国辉

    执行:李妹妍 姜雪媛 谢小婉 王隽杰 孙梓青

    关键词: 记得当时 佛山南海 各种各样

    上一篇:焦点日报:玛莎拉蒂 GranTurismo:汽车的进化有两个终极——性能与豪华版我都要!   下一篇:报道:新增学位 1620 个!就在长沙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