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资讯:“孖辫”公交印记,联结专属城市记忆
2022-09-14 23:00:58 | 来源:金羊网 |
2022-09-14 23:00:58 | 来源:金羊网 |
本期关键词:【见证线路变迁】
岁月更替,城市变迁。公交车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及人们出行需要的变化,不断调整着运营的线路轨迹,一些经典线路的更迭往往也同步衍生出新的公交线路。长期借助公交通勤的乘客无疑是最能感同身受的群体,哪怕是线路上一些细微的变化,他们都能敏锐地捕捉到,其中,有人将旧线路图保存下来,也保存住了他们的公交记忆。
(相关资料图)
" 孖辫 " 公交印记,联结专属城市记忆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炜伦 实习生 麦家慧
广州公交,不仅串联着城市中的各个代表场景,还联结着街坊们难忘的成长记忆。" 从记事以来,我就对交通、汽车、地图十分感兴趣,坐固定的公交线路出行,也成为了我的儿时记忆。" 如今在广州市某学校执教地理学科的谢老师,是一位情系广州公交的 "95 后收藏者 ",在他的藏品中,包含有旧版线路图、电车模型等,对于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他早已刻入脑海。
变更的线路,不变的情结
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的 8 路公交车是谢老师最初的公交记忆,小时候,从巷口出发,坐上 8 路公交车,他能到达父母工作地点、去拜访外婆……穿梭在家门口与目的地之间的公交,让他的出行更便捷。
不过,后来谢老师搬家,乘坐 8 路公交车的次数也随之减少,为了留住童年的巴士记忆,他联系车迷朋友帮忙定制了和旧版 8 路公交线路图几乎一模一样的仿制图。" 虽然材质可能不太一样,但是图里的内容与以前的是一样的。" 谢老师说,即使后来 8 路公交线路延长(从珠江泳场延长至逸景翠园),他仍会从新线路出发回到童年那段熟悉的路途,一睹每一站的风景。
旧版 8 路公交线路图 (车迷自制版)
另一张让谢老师印象深刻的旧版线路图是原广州三汽公司(现为广州巴士集团三分公司)的 239 路,旧 239 路车辆退役时,谢老师在从事公交行业的亲戚手中获得了三块原版的 239 路旧版线路图,显示始末站点是站前路总站和瑞宝乡总站,如今的 239 路已经彻底变更,始末站变为了华景新城总站(翰景路)和南洲北路总站。
谢老师的一位朋友儿时家住流花路,经常乘坐 239 路,2010 年 10 月,239 路的线路调整后,对这位朋友来说便没有更加方便的公交车了。谢老师将其中一块旧版线路图作为生日礼物赠送给这位朋友," 得到这块线路图后,朋友一下子就回想起当年的记忆,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从此,谢老师更加确信,公交线路的记忆不仅只属于车迷,还属于日常搭乘的每一位市民。每条公交线路都承载着特定市民群体的专属记忆。
旧版 239 路公交线路图
在谢老师的藏品中,还有一块原广州三汽公司(现为广州巴士集团三分公司)270 路旧版线路图," 这张 270 路旧版线路图很有意义,因为它是铝制的,现在的公交车上已经没有铝制的线路导向图了,多数都已换为电子屏显示,站点名称也多有变更,更具指示性,这也是公交进步的一种体现。"
铝制的旧版 270 路公交线路图
" 孖辫 " 空调电车,曾是广州公交的 " 高科技 "
提起最喜欢的车型,谢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广州电车的喜爱,广州的无轨电车因有两条与电线相连的杆子而显得格外吸睛。" 小时候我经常留意公交车型,看到有两条‘辫子’形状的电车,一下就被吸引住了。" 谢老师说。
106 路无轨电车是谢老师印象最深刻的电车线路,其中一大原因是它在广州公交行业内较早加装空调," 以前的广州公交车很少有空调,而原来的广州电车公司(现广州巴士集团电车分公司)专门为 4 台车子加装了空调,这在当时来说是很人性化的设计,也算是公交车的‘高科技’了。"
除了加装空调,106 路吸引谢老师的还有它的旧版车型," 当时 106 路的车型是上海客车厂生产的巴士款式,车头对比现在来看,更加方正,国内不少城市都有过它的身影。" 谢老师回忆,2013 年、2014 年,他和车迷朋友还分别去到青岛和太原 " 追随 " 这一款车型,而同年年底,这款车型都分别在这两座城市退出。
2015 年前后,谢老师购入了这一款自己钟爱的车模,并前往香港请专业的师傅改装成旧款 106 路的造型,在电车模型的雏形基础上变更线路牌、自编号等标志,且为其增添空调等细节,还原记忆中 106 路公交的模样。而谢老师的社交昵称也使用了一辆记忆中的 106 路公交的自编号:D1-255,代表了当时广州电车公司自编的 255 号车。
采访时,谢老师身穿印有 " 广州电车 " 的衣服,展示旧款 106 路电车模型
如今,106 路无轨电车还在运营," 孖辫 " 的造型仍然保留,线路也进行了延长," 以往 106 路的始末站是文化公园总站和锦城花园总站,现在从文化公园延伸至了茶滘路总站,其中电车也进行了升级,在芳村一带由于没有电车线,电车可以将‘辫子’收起来,不挂线行驶。" 谢老师说。
特别的公交线路已成为一种 " 场所记忆 "
谢老师如今是一名地理教师,他介绍,地理知识里,有一个概念叫 " 场所记忆 ",即人与地方若想建立起密切联系,需要特定的事物与记忆发生关联,像我们保留的历史建筑、恢复的河涌。" 我们所钟情的一条线路、一种车型、或是说一个客车厂都能与人和地方相关联,也是一种‘场所记忆’的表现。"
谢老师说:" 像 239 路线路对于朋友的专属意义一样,22 路停运时,有大批市民为其‘送行’,对于这群人来说,这不仅是一辆车子,更是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发生的群体记忆。"
据介绍,广州 22 路公交车于 2011 年停运,始末站为华工大总站和广卫路总站,途经体育中心、杨箕、烈士陵园等地,是许多广州人公交记忆的一部分,曾是华南理工大学、五山一带的学生、教师及家属的重要出行工具。" 还有之前停运的,穿行于海珠区、越秀区的 13 路公交车,类似这样的线路曾经陪伴几代人成长,停运也是很可惜。" 谢老师说。
" 公交线路的出现和变化满足了大众的需要,见证城市的发展。" 谢老师表示,在自己教学 " 聚落 " 相关内容时,讲到 " 传统建筑会选择维护还是舍弃 ",他会将广州电车、骑楼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同时,他也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城市发展,留住城市记忆。
公交作为交通工具,解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也成为特定人群的情感载体。阔别一片土地多时的人,再次见到那条曾风雨相伴的公交线路,或在异地遇见曾经熟悉的公交车型,都会唤起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城市记忆,于是与这片土地的联系就变得更加密切。就像谢老师曾经与几年未见的一位站长偶然碰面时,还能和从前一样有聊不完的话题,因为一辆巴士,与土地结缘,与人结缘。
有一年,谢老师曾前往沈阳参观电车线网的 " 遗址 ",他也希望历年广州公交的 " 旧物 " 能作为遗迹得到很好保护,对外开放,让人们从历史中真切地感受广州公交的人文情怀和科技历程。他也期望,未来公交线路的调整能够更多地与当地文化呼应,一些经典但已消失的线路可以以新面貌再出发,让在城市奔跑的公交更好地服务市民。
(因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以 " 谢老师 " 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