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讯:收取 84000 元巨额班费,家委会的权力是不是太大了?
2022-09-14 05:48:0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09-14 05:48:0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归根结底,家委会还应回归原本定位,帮助校方与家长做好沟通即可。
最近一周," 家委会 " 频频成为舆论焦点。继此前福建泉州某校某班家委会 " 筹资 " 为教师购买礼物,并将反对的家长踢出群后,近日,安徽铜陵某校某班家委会又因收取 " 巨额班费 " 引发公众关注。
(资料图片)
此前,有安徽铜陵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孩子所在班级收取了每人 2000 元、共计 80000 余元的班费,并对这笔高额收费的用途与必要性提出了质疑。对此,铜陵市政府办公室回应称:班级每人收费 2000 元情况属实,全班共收取班费 84000 元,此项费用由班级家委会征得全体家长同意,代收代支,收支均不经过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关部门的回应,一方面证实了校方与教师的 " 清白 ",另一方面也将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 " 家委会模式 " 再次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在调查中,有关部门认定相关收费已经 " 征得全体家长同意 ",但这并不足以打消公众对相关费用是否 " 专款专用 ",当事家长又是否可能 " 被自愿 " 的隐忧。毕竟,人们很难想象:如果全体家长都对这笔费用没有半句怨言,有关情况又怎么会被反映到 " 领导留言板 " 上呢?
" 家委会 " 全称家长委员会,是在校方、教师与全体家长之间充当沟通中介的一个平台。对校方而言,出于方便管理的考虑,通过家委会强化家校沟通渠道、简化上传下达流程,自然不乏其合理性。而对大多数家长而言,由家委会代理各种繁琐的校园事务,也能减轻自己的负担。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 家委会模式 " 才会逐渐流行,以至于成为中小学教育系统的 " 标配 "。然而,随着家委会越来越普及、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这套制度的某些弊病与漏洞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家委会成员的定位模糊不清。
回到安徽铜陵这起 " 巨额班费 " 事件,从生活经验出发,公众很难相信:一个 40 多人的高中班级,会需要高达 84000 元的班费。据报道,在家委会代管的这笔班费中,有 34000 余元花在了 " 自愿征订学科作业资料 " 上,5000 余元花在了 " 班级必需品等物品 " 上。然而,既然是 " 自愿征订 " 的学科作业资料,为何要以征收班费的形式统一采购?既然是 " 班级必需品 ",为何要花这么多钱,学校又为何没有备齐?如此种种令人迷惑的操作,就算真的征得了全体家长同意,也会将家委会置于瓜田李下的境地之中,引发一重重的质疑。这样的事多了,未来的家委会想要获得家长的信任,自然越来越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下,之所以频频有家长对家委会表达不满,就在于很多家委会在实际运作中,拥有了 " 家委会模式 " 不该拥有、也无法驾驭的权力。有权必有责,不论是对其他家长予取予求、任意踢出家长群的 " 人事权 ",还是擅自筹集、监管、处置数万元班费的 " 财政权 ",都不是家委会这种既没有严密选举程序,也没有强力外部监督的松散组织所能担得起的。
以班费为例,每人几十元的小额班费,可以作为学生实践教育的一环,在教师的监督下由学生自主管理。而涉及到购买教辅等大额开销时,不论是校方还是家委会,都应自觉避嫌,不要对学生家庭的自主消费插手、沾手。某些情况下,由学校或家委会统一代收费用确实更方便,但这种 " 代收 " 应以各个家庭自主决策、现收现付、钱货两清为限,一旦筹资建立专款,性质就发生了改变。
事实上,任何涉及家长自愿与否的事,都不宜由家委会统一征求意见,在 " 都是为了孩子好 " 的道德绑架与群体压力下,家长的选择根本说不清是不是 " 自愿 "。归根结底,家委会还应回归原本定位,帮助校方与家长做好沟通即可。至于每个家长怎么选,理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人意愿。
撰文 / 杨鑫宇
编辑 / 白毅鹏
中国青年报 · 中国青年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