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文:贾浅浅辟谣了,谁能回答她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作家?
2022-09-05 17:05:54 | 来源:红星新闻 |
2022-09-05 17:05:54 | 来源:红星新闻 |
诗歌本身更像是一些网友制造的靶子,背后指向的其实是更致命的问题:如果没有贾平凹之女的身份,她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作家?
9 月 4 日晚,贾浅浅授权新闻媒体发布辟谣:"《雪天》《真香啊》《黄瓜,不仅仅是吃的》这三首诗歌,不是我本人所写,和我毫无关系。" 再一次吸引了网友的目光,引发热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 月 17 日,中国作家协会公布 2022 年拟入选会员名单,贾浅浅位列其中,在网络引发巨大争议,随后中国作协研究决定不将贾浅浅列入 2022 年新会员名单。这三首诗,被一些人认为格调鄙俗,也是很多人质疑贾浅浅的原因所在。贾浅浅这番辟谣,也是她陷入争议以来首次辟谣,显然她想澄清一些事实。
其实在辟谣之前,就已经有一些人指出这些作品的归属存疑了。而贾浅浅的辟谣恐怕也难达到预期效果,质疑之声依然占满评论区。比如有人问:" 这三首辟谣了,其他的呢?" 这句话本是指其他引发争议、署名是她的作品,但也很清晰地道出了她的处境:围绕她的争议,远超过这三首诗的归属。
从贾浅浅的争议甫一开始就已经信息驳杂了,网上流传着用硬笔书法工工整整抄写的诗歌,很难让人相信是她的笔迹。但诗歌本身更像是一些网友制造的靶子,背后指向的其实是更致命的问题:如果没有贾平凹之女的身份,她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作家?
作家的认定,本是个专业领域进行判断的事,但这次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贾浅浅入会被 " 公示 " 了。这种程序本身,等于是把专业判断交由大众判断,即便从专业、学术的角度来说,一些先锋的、前卫的表达是被允许的,但一旦交由大众,走向可能就很难预判了。
而大众介入事件的角度,最担心的也未必是作品本身,其实比这雷的作品人们也不是没见过,人们关注的是某种荫庇。比如又传出贾浅浅上大学的分数问题,虽然未知真假,但一些人的用意很清晰——贾浅浅能否证明,她的能力与其获得的资源是相匹配的?毕竟,任何需要 " 公示 " 的流程,从逻辑上讲都有公共性,普通读者也有了介入的理由。
这些都远远超过了贾浅浅本次辟谣的范围,甚至有可能超出了文学圈所能解释的范围。这也是为什么从最早的质疑到中国作协公示,圈外的舆论愈演愈烈,圈内却相对安静,对比非常鲜明。因为很多问题确实难以解释,作为文学写作者成长之路上的点滴,又如何能三言两语说清楚呢?
对于公众来说,其实也有一些基本的常识需要明白。比如父子相承的作家,本身是正常的,我们难以否认家学渊源的作用,像曹操、曹植、曹丕,苏洵、苏轼、苏辙,晏殊、晏几道,都是文坛的佳话。作家在一些作品里自由发挥的表达,实验性的作品,这也属正常,就好像欧阳修也写过艳词,胡适写的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也实属打油,但这都无碍他们的文学地位。
诗无达诂、文无达诠,文学和作者的评价,其实是专业、大众、时间多个维度共同权衡的结果。贾浅浅身上关于文学本质的议论,未必有多少延伸价值。" 我不喜欢,所以不好 ",这从来也不是文学评价有意义的方式。
所以,无论对于公众还是贾浅浅来说,纠结作品可能都有些偏题。人们担心的,是以作家之身对社会资源的摄取。其实,当西北大学官网对贾浅浅的成果介绍中,列出了对其父书法绘画的研究;当一个资历不深的青年文学作家作品出版,却有众多业内名流大力捧场,这似乎已经注定她进入了瓜田李下、难以自证的窘境。
当然,对于贾浅浅来说这可能是个打击,但也不是说从此她与文学绝缘了。从历史来看,哪怕是被误解的作品和作者,只要是精品,都可以通过时间来自证,而非依靠名头。若贾浅浅自此努力耕耘,创作出被世人记住的作品," 入会被拒 " 相信不会是有决定性意义的挫折。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