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头条:扎根荒漠 接续奋斗(奋斗者正青春)
2022-08-26 19:09:16 | 来源:人民日报 |
2022-08-26 19:09:16 | 来源:人民日报 |
清晨 5 点多,天色微亮,郭玺翻身起床,直奔蓄水站。启动、倒车,瞅准水龙头位置稳稳停好,打开遥控,汩汩水流顺着管道涌入水箱。约 7 分钟后,郭玺开着满载 15 吨清水的水车驶向林场,开启一天的管护工作。
85 后郭玺,是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也是八步沙林场第三代治沙人。从 2016 年起,他携手第二、第三代治沙人,累计管护封育和治沙造林面积达 15 万亩," 向沙漠要效益 " 突破千万元,续写着八步沙 " 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 " 的绿色传奇。
返乡接棒,秉承绿色承诺
【资料图】
" 一车水能浇灌 120 多棵树,每天光浇树就得 10 车水,意味着至少要跑 10 趟。" 夏秋干旱时期,浇水是郭玺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浇树的同时,郭玺手上也不停活儿,拿着剪刀将白榆、沙枣等树木肆意生长的枝杈修剪齐整。烈日当空,不一会儿,他就满头是汗。
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过去风沙肆虐、荒无人烟。1981 年,以郭玺的爷爷郭朝明为代表的 " 六老汉 ",采用 " 人背驴驮 " 等方式,将苗木、水和麦草运往沙漠,条件有限,他们吃炒面、喝冷水、睡地窝铺。20 年间,两代治沙人在 7.5 万亩流沙上,采取 " 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 " 的办法,营造防风固沙林 4 万多亩,栽植花棒、梭梭、柠条、沙枣等各类抗旱树种 1000 多万株,建成了一条南北长 10 公里、东西宽 8 公里的绿色长廊。
打小耳濡目染,苦是郭玺对治沙造林的第一印象,他心里总盘算着 " 逃离家乡 "。初中毕业后,他辗转甘肃兰州、宁夏银川等地,学技术、开货车,"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待在驾驶室练习车技,久而久之,成了工程队最好的司机。" 见惯了风沙的郭玺,憧憬着外面的精彩世界," 大伯郭万刚最初劝我回林场,我拒绝了。" 郭玺回忆。
八步沙林场成立之初," 六老汉 " 约定,无论再苦再累,每家至少要有一个子孙接续干下去。为了 " 一代一代干下去 " 的绿色承诺,也为了林场事业后继有人,郭万刚反复劝说,终于得到郭玺一句 " 试试看 " 的回应。
压沙种草、植树浇水、防火巡护……目睹自己栽种的树木生根发芽,亲身体验沙漠种树的不易后,郭玺内心深受触动。2016 年,他辞掉工作,全身心投入治沙行动," 我要把青春留在家乡,只要家乡变好了,我们就不用再往外跑!" 郭玺坚定地说。
科学治沙,筑牢生态屏障
入秋以来,八步沙接连下了好几场雨,林木更显翠绿,大蓟花开得烂漫。
生态持续改善,离不开科学治沙。" 从第一代治沙人赶着毛驴拉水,到第二代治沙人骑着‘三马子’(农用三轮车)浇树,再到现在开起大型运水车,灌溉效率越来越高。"2017 年,在郭万刚支持下,郭玺牵头成立了农业机械队,并引进打坑机、挖掘机等多种农机设备,进一步提高治沙效率。
" 嗡嗡嗡…… " 伴随螺旋钻头的声响,直径约 40 厘米、长约 60 厘米的打坑机在沙地开工。" 过去,3 个人一天最多只能挖 1 亩地、70 个树坑。有了打坑机,1 人一天至少挖 5 亩。" 这些年,郭玺不仅治沙造林,还客串教练,手把手指导队员操作机械。如今,农机队一半以上是年轻人,在现代农机助力下,林场管护封育的区域延伸到八步沙 70 公里以外的地方。
距离八步沙林场不远处,就是黄花滩生态移民区。2018 年,林场流转移民区上万亩沙化土地开展滴灌种植梭梭试验,郭玺不分白天黑夜,连续数月吃住在基地,直到滴灌设施铺设完成,种植的梭梭喝上 " 安苗水 ",才放心回家。" 效果出奇地好!" 郭玺介绍,梭梭成活率高达 90%,节水效率更是提高一半以上。
经过 4 年精心培育,原先筷子头粗细的梭梭苗,如今根部已接近杯口大小,放眼望去,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沙生植物,三分靠种,七分靠管。随着林场管护面积逐年扩大,我们准备上马无人机巡护。" 郭玺介绍,今年前 6 个月,八步沙林场已完成 " 蚂蚁森林 " 防沙治沙项目 3 万亩,三北防护林建设任务 5000 亩。" 借助网络治沙项目,我们的‘朋友圈’不断拓宽,期待更多青年朋友参与进来,齐心协力,把更多的沙漠变成绿洲!" 郭玺表示。
点沙成金,治沙致富双赢
" 现在看到的八步沙,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郭玺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41 年来,三代治沙人先后在八步沙、黑岗沙以及北部沙区完成治沙造林 25.7 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 43 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谱写了从 " 沙逼人退 " 到 " 人进沙退 " 的绿色篇章。
" 治沙更要治穷!" 自从回到林场,郭玺便积极谋划,如何让压沙造林与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肉苁蓉与梭梭的寄生关系给了他启发。在滴灌培育梭梭林的同时,郭玺带领林场职工和周边群众,开挖蓄水池,接种肉苁蓉,尝试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之路。" 历经 3 年生长期,今年肉苁蓉已初步进入收获阶段。每亩产量约 50 公斤,每公斤能卖 20 元。" 郭玺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郭玺还引进资金建成土鸡养殖场,成立八步沙林下经济养殖专业合作社,招聘当地农户就近务工。走进养殖场,茵茵绿地上,成群的土鸡 " 闲庭信步 ",觅虫啄食。" 我们冠名‘八步沙溜达鸡’销售,今年行情看涨,每只能卖近百元,年出栏量超过 1 万只。" 郭玺介绍。
前人栽树,后人受益。如今的八步沙林场,早已从寸草不生的荒漠,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 " 聚宝盆 "。近年来,郭玺在互联网上开设了短视频账号,积极宣传八步沙治沙造林的故事,以实际行动弘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与此同时,他尝试开展直播带货等电商项目,为八步沙林场土鸡以及移民区周边生产的农副产品打开销路,努力实现 " 治沙致富双赢 " 的奋斗目标。
38
打开 APP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