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事通!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
2022-08-06 08:04:30 | 来源:人民网 |
2022-08-06 08:04:30 | 来源:人民网 |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本版采访了几位乡村人才,他们是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是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是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书写着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
——编 者
(资料图)
种粮大户陈龙——
靠科技种田,几百亩地管起来轻轻松松
早晨 5 点开始学习,6 点半安排人手下地干活,白天随时抽空回答农户提问,晚上还要上网课、复习考试……这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种粮大户陈龙一天的安排,40 多岁的他时常感慨:" 一天 24 小时,不太够用啊!"
流转经营 230 亩地,托管服务 2000 亩地,育秧、插秧、打药、飞防,陈龙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但他却认为如今种地是件轻松的事。" 以前无论是田间划锄、灭虫,还是浇水,全都要亲自上阵,现在这些工作机器都能干,靠科技种田,几百亩地管起来轻轻松松。我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放在掌握新技术、新经营方式和技术推广上,带动更多乡亲跟上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专注学习新技术,还要从 2014 年陈龙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说起。" 培训真让我开了眼,原来种地可以用上这么多机械。" 陈龙一一细数," 就说打药吧,原来雇人得花不少钱,进田里的人多还容易踩踏庄稼。用上无人机打药,比人工省水、省药,一台机器一天能作业 200 多亩,相当于八九个人干的量,效率高了,成本降了。"
勇于尝试的陈龙," 毕业 " 回家注册了农大家庭农场,成为县里第一个用上无人机打药的农民。
" 参加培训后,明白了一个道理,种地也要与时俱进。" 陈龙积极拥抱智慧农业。2015 年开始,他又在自家农场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引进可视化大田监控系统,用上智能灌溉设备。" 大田里有了物联网,现在点点手机就能远程控制浇水,方便极了。" 陈龙说。
科技种田,陈龙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近几年,只要能报上名的培训,他几乎场场不落,学习科技和经营管理,向更优秀的职业农民请教。去年底,陈龙被青岛农业大学成人教育植保专业录取函授学习,他给记者看自己的网课页面,除了种地用得上的《普通昆虫学》《土壤肥料学》,他还选修了《大学英语》《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每晚收工后,陈龙便对着电脑学习充电," 种了这么多年地,我越来越相信,农民没知识可不行。"
如今,陈龙成了临沂市农民培训讲师团成员。他的微信朋友圈里,大部分是十里八乡的粮农,发的动态里一条条也全是种粮经验:" 高温高湿,得少撒点氮肥,不然烧苗 "" 机械插秧后要抓紧除草,不能错过最佳除草时间 "。
乡亲们平时在地里遇到问题,就在微信里向陈龙咨询," 什么时候可以揭膜 "" 什么时候田里该打药 " ……只要得空,他都会及时回复。
"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1%,种粮大户的农业科技应用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张琦表示," 一大批种粮大户借助现代科技优势,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实现精准化生产和全过程管理,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守护好大国粮仓发挥重要作用。"
电商达人栾波——
销路品质两手抓,让好产品飞出深山
" 我们的苕粉,既可以下火锅、烧汤,还可以做烧烤,看看这宽粉多弹,快来下单吧…… " 看到下单量噌噌往上涨,栾波笑得合不拢嘴,这么久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
栾波是重庆市武隆区栾氏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他和苕粉的缘分还要从 8 年前说起。本来开货车的他,回乡做起了苕粉加工生意。在武隆的不少乡镇,每到农闲,家家户户都忙着做苕粉,但大多是手工制作。" 手工制粉,效率低。" 敢于 " 吃螃蟹 " 的栾波一直想着用机器提高效率。
正当他为缺资金、缺技术发愁,好政策来了。2016 年,武隆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栾波拿着 10 万元补贴,置办了干锅炉和烘干机,开始了机械化生产苕粉的新尝试。效率高了,收益明显见长。想要扩大再生产的栾波,又从当地农行申请了助农贷款,一下子补齐了全套生产线。不仅实现了全自动生产,苕粉品质也提高了。
产得出,还得卖得好。栾波四处奔走找订单,苕粉卖进大城市的商超后,又开始琢磨能不能搭上电商销售的快车。去年底,在专业人士帮助下,他的网店上线了,但销售状况不太好。" 不了解网店的门道,但有市商务局组织的各种活动,让我获得了不少信息。" 今年 4 月,栾波的店铺迎来销售额的爆发式增长,如今月销售额突破百万,还在以每月 10% 的速度增长。
销售火爆的背后,得益于号准了市场的 " 脉搏 "。栾波体会:" 现在网上产品琳琅满目,面对广大消费者,想要提升竞争力,就不能再像原来那样,苕粉下了生产线,简单包装一下就运往餐饮公司。" 紧急联系包装公司、设计师,扩建生产线,开发适合零售的产品,小小一包红薯宽粉被开发出各种吃法,栾波说," 我们先做火锅粉,然后做烧烤粉,把烧烤蘸料也给配好,还有干拌粉,稍微热一下就可以吃,完全瞄准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跟口味,销路一下打开了。"
尝到电商甜头的栾波,也没忘记周边的乡亲。如今在他的网店里,不光卖自家苕粉,还把乡亲们的玉米、土豆、鸡蛋收购来,统一包装后卖出去," 生鲜产品的包装需要特别仔细,玉米得用泡沫箱,还要加冰袋,面条得用保鲜袋缠起来,避免进虫子,还有防震袋、中转箱等,我们如今服务的农户大大小小有数百户。"
最近,栾波刚接到重庆市乡村振兴局的邀请,参加 2022 年鲁渝消费协作农村电商带头人培训班。他很珍惜这次机会," 可得好好学,给自己的网店销售再加一把‘火’。"
" 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重要原因就是核心技术和高级人才短缺。" 张琦表示," 未来应当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重视农业品牌化发展,通过创新驱动,培育一批懂品牌、有信誉、经营理念现代化的农村经营型人才。"
产业带头人黄勇锋——
依托产业一线培育,田间地头长出 " 土专家 "
这两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大隆镇福隆村,坚果加工厂正在加紧建设。" 过几天就可以建好,到时候能向种植户收购更多坚果。" 岑溪市绿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勇锋说。
黄勇锋是福隆村人,也是当地的坚果种植大户。" 种坚果不容易,大部分品种产果率低,收益难保证,我就是想尝试怎么能培育出好品种。"2008 年,黄勇锋带着一腔热忱,种了 1000 多株 " 桂热 1 号 " 和其他坚果新品种。
干一行,钻一行。黄勇锋开始种植坚果后,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就打电话向各科研机构的专家请教。3 年后,果树开始产果,然而存活下来的不到 200 株,这可愁坏了黄勇锋。" 多亏专家提供技术指导,怎么种植管理,怎么保果、育苗,果园才渐渐走上正轨。" 他坦言。
种坚果时间长了,渐渐了解了果树特性,掌握了改良、嫁接技术,黄勇锋的果园效益慢慢好起来。可就在 2013 年,他又遭遇了客户退苗,果子上长了黑斑,出现坏果。这种情况就连专家也没遇到过。为了找出 " 病因 ",黄勇锋连续几个月蹲守在树旁,观察有无害虫出没。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病因,开展针对性防治,解决了坏果的难题。
正是凭着这种严谨、务实的精神,黄勇锋和团队一点点积累坚果种植的技术、经验。而今,黄勇锋的坚果园每年产果 40 万斤,产值 270 万元,在广西、广东等地发展了 4 个育苗基地,年出圃坚果苗量达 200 万株,还先后将 9 项国家发明专利收入囊中。
2019 年,黄勇锋被国家林草局聘为乡土专家,如今他经常到福隆村及周边的坚果园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帮农户把关种苗质量、品种纯度,还统一收购,解决了坚果种植户 " 果树不结果、产品无人收、市场价格低 " 等问题,带动种植户增产增收。
" 田秀才 "" 土专家 "" 乡创客 " ……各地围绕特色产业构建农业科技人才 " 蓄水池 "。张琦表示," 青年科技人才投身乡村,成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和创新创业的‘领头羊’,有利于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人才背后的科研机构、高校或企业的力量共同投入农村发展,形成功能互补、良性互动、协同开放的全产业链创新格局。"
《 人民日报 》( 2022 年 08 月 05 日 18 版)
( 责编:岳弘彬、赵欣悦 )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