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当前关注:王冰冰:为什么男生越来越喜欢姐姐了?

    2022-07-23 07:04:53  |  来源:KnowYourself  |

    策划、撰文 / Chris、亓井、草芽君、Nico

    编辑 / KY 主创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两天,爆了这样一条热搜——

    90 年的王冰冰和 95 年的徐嘉余好像在一起了!

    央视主持人王冰冰,因可爱的外貌和优秀的业务能力而被大家熟知,而国家运动员徐嘉余是中国首位获得男子仰泳的世界冠军。

    去年九月全运会期间,王冰冰采访徐嘉余的视频也曾被疯狂转发,大家在看到两人互动的化学反应后直呼 " 磕死了 "" 甜晕了 "。

    在采访中,面对王冰冰的提问,徐嘉余频频表达出对冰冰姐的好感。

    KY 编辑们不禁开始感慨,似乎越来越多的男生喜欢 " 姐姐 " 了。而且,大家在讨论 " 姐弟恋 " 的时候,焦点已经从 "为什么和弟弟谈恋爱香",转移到了 " 为什么姐姐们的魅力让人移不开眼 "。

    这两年《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大火,更是让 " 姐姐 " 成为了一个热词。

    那么," 姐姐感 " 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男生开始喜欢 " 姐姐型伴侣 " 了呢?她们的魅力究竟从何而来?

    今天,我们聊一聊 " 姐姐 "。

    「姐姐」代表的,

    其实是一种新型女性气质

    1)「姐姐」的魅力源于清晰的自我概念、高情感成熟度和人格灵活性

    姐姐型女性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也更明确想要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她们在恋爱关系中也会更加情感成熟(emotional maturity),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不会只关注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也愿意在关系里付出。

    同时,姐姐型女性很难被一两个标签定义、概括。像这样自我复杂性(self-complexity)较高的人会具备多重自我概念,并且能够处理好这些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Smith & Cohen, 1993)。

    也就是说,她们不仅能意识到自己同时具备的多种社会身份,还能在不同身份之间找到自我的平衡点。这样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可盐可甜、可飒可爱,令人着迷。

    2)「姐姐」往往拥有更具吸引力的双性化气质

    在传统社会文化的期待中,男女性别有所谓 " 正常 " 的行为模式,甚至大多数人会认为男性和女性是相反的两性,比如,男性被认为是有领导力、果断、善于分析的,女性则被认为是有爱心、温柔、善解人意的。

    姐姐们往往并非仅具备传统的女性化气质,而是 " 双性化(Androgyny)" 的,即同时具备传统上被认为是男性和女性的气质(小编:当然,男性也可以是双性化的)。

    研究认为,双性化对男性和女性都有更强的吸引力。这样的人兼具性别的工具性(instrumental)气质—— " 热衷事业的 " 和表达性(expressive)气质—— " 善于沟通的 "。

    (有了野心,就会被当做是一个不够女生的女生吗?来看研究怎么说 作为女性,你不必为 " 有野心 " 而向任何人道歉。)

    3)「姐姐」对性的自我探索程度更高,打破了传统的性脚本

    姐姐们能够在亲密关系中正视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这可能挑战了社会既有的性观念——只有男性能主动发起性需求——姐姐型女性也可以拿起性的主动权。

    区别于传统性脚本,姐姐们拥有引领和主导性生活的能力,在性爱中有更多的自我表达,年轻男性会很青睐有性爱主张(sexually assertive)的女性。

    4)「姐姐」象征着独立自主和自治(autonomy)的女性气质

    姐姐型女性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她们深刻理解 " 只有自己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不把自己生活的期待寄托在他人身上。与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不同,她们完全靠自己,思想独立、经济独立、人格独立。

    她们不会将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对方,也不会需要依靠伴侣来替她们承担人际、工作、健康的责任,即使有可能面临失败,她们仍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Weinstein et al., 2012)。

    因为她们拥有高度的自主和自治,乐观地接纳选择所带来的变化(Weinstein et al., 2011),也正是通过每一步的选择和随之而来的结果,她们变得更了解自己、更接近理想中自己的样子。姐姐们把握着自己的人生,确信自己做出的人生选择都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和理性,即使有时候与社会的期许大相径庭。

    5)「姐姐」对爱情抱有合理的期待

    人们在初次迎接爱情时,或多或少都抱有许多浪漫的幻想。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恋爱体验,却也往往带来很多不合理的期待。然而,爱情不是童话里的 "happy ever after",它的复杂性是需要在有了一定的感情经历以后才能理解。

    而姐姐型女性经历过了,所以她们对爱情的理解是 " 去理想化 " 的,对伴侣的需求也是更实际的,不要求对方是理想中的完美恋人,爱情也不再是她们心中唯一重要的事情。

    关于「姐姐」型女性的 4 个迷思

    迷思一:姐姐在关系的建立中是更主动的那一方?

    事实:不一定,甚至可能弟弟追姐姐更多一些。

    研究表明,大多数女性都认为自己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相当被动(Alarie & Carmichael, 2015)。社会上对性别的传统期望依然在向女性传递压力,使她们即使遇到心动的男生也会有各方面的考量。所以姐弟恋中,常常是男性作为更主动寻求关系建立的一方。

    迷思二:姐姐在关系中是更强势的那一方?

    事实:不一定,姐弟恋中关系是更动态的。

    姐弟恋可能会带来 " 女性是关系中更强势的一方 " 的刻板印象,但其实,成熟关系中的双方会呈现多元的关系模式。也就是说,姐姐可能在一些时候承担着关系中 " 照顾者 " 的角色,而同时她也可以自如地享受关系中的 " 被照顾 ",而并非典型二元的 " 一方强势一方弱势 "。

    迷思三:姐姐型伴侣 = 妈系女友?

    事实:两者各自的出发点不同,和伴侣的相处模式也不同。

    即使姐姐型伴侣和妈系女友都可能会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但她们对伴侣态度不一致。姐姐型伴侣和伴侣一般是相处平等的成年人模式,而妈系女友则倾向于将伴侣当做一个无法完全承担自己人生责任的小孩。

    在心理学博士亨利 · 克劳德(Henry Cloud)所描绘的健康关系中,双方尊重彼此的原则和底线,自然也不会替代对方承担责任,这一点姐姐型伴侣是能够做到的。

    迷思四:姐姐意味着年龄一定更大?

    事实:年龄不是决定是否成为姐姐的最关键因素,姐姐这种新型女性气质可能出现在同龄伴侣,也可能女性的年龄小于伴侣的关系中。

    姐姐这种新型女性气质,打破了用年龄对女性价值的定义的思维,也挑战了传统社会时钟里的婚恋观。可能同年龄的女性,有的已经具有了这种新型女性气质,会让伴侣感觉到是在和 " 姐姐 " 相处,但彼此并没有很明显的年龄差异。

    当更多的女性开始成为「姐姐」

    成为姐姐,并不是为了能够吸引到男性,更重要的是,姐姐们的内在资源丰富,使她们的主观幸福程度更高(Myers & Diener, 1995),自我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也更高。

    在独立、自主自治的状态下,姐姐们可以在自我真实的意愿和价值观下行动,这使她们能在日常中掌控自己的生活,从而体验到更强烈的幸福感(Weinstein et al., 2012)。

    " 当我有想去的地方,我有想做的事情,我有想认识的人,我都千方百计地去争取机会,因为主动,才让我获得了这些可能性。所以我一直很积极主动地发起与这个世界的撞击。因为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所有的撞击带来的回馈,才是我真正的成长。"

    ——杨天真,《给毕业生的 " 白皮书 "》

    不仅如此,成为姐姐,还打破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不再将美禁锢在 " 白瘦幼 " 的统一标准里。她们能够接纳和欣赏自己独特的美,而社会也拥有了更健康、多元的审美观,自然、真实和力量,同样是女性的美。

    " 以前是一个特别自卑的人,因为我总是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所有的女演员都是那么瘦,我这么胖怎么办?突然有一天我想明白了,就是我为什么要为你而活呢?

    那一次我是告诉自己,我要重新活一次,我要做自己了,我不想再为别人去考虑了,我就把头发剪短了。不管是情感上的,还是事业上的,我觉得都是从我剪了短发开始,就是真的从新开始。"

    ——演员马丽,《女人 30+》

    我们鼓励更多的女孩成为姐姐,哪怕是年纪小的姐姐——因为成为姐姐意味着,女性可以因为她们的力量被爱,而不再是因为虚弱而被爱。

    共勉。

    今日互动:你喜欢姐姐吗?你身边有没有哪位姐姐让你印象深刻呢?

    点点「在看」,聊聊你心中的 " 姐姐感 "~

    References:

    Alarie, M., & Carmichael, J. T. ( 2015 ) . The "cougar" phenomenon: An examination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ge ‐ hypogamous sexual relationships among middle ‐ aged wome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7 ( 5 ) , 1250 – 1265.

    Campbell, J. D., Trapnell, P. D., Heine, S. J., Katz, I. M., Lavallee, L. F., & Lehman, D. R. ( 1996 ) . Self-concept clarity: Measurement, personality correlates,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0 ( 1 ) , 141 – 156.

    Cloud, H. ( 2016 ) . The Power of the Other: The startling effect other people have on you, from the boardroom to the bedroom and beyond-and what to do about it. Harper Buisness.

    Jackson, L. A. ( 1983 ) . The perception of androgyny and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Two is better than one. Personality and Socal Psychology Bulletin, 9 ( 3 ) , 405 – 413.

    Myers, D., & Diener, E. ( 1995 ) . Who is happy? Psychological science, 6 ( 1 ) , 10 – 19.

    Smith, H. S., & Cohen, L. H. ( 1993 ) . Self-complexity and reactions to a relationship breakup.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2 ( 4 ) , 367 – 384.

    Weinstein, N., Deci, E. L., & Ryan, R. M. ( 2011 ) .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of integrat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st identit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0 ( 3 ) , 527.

    Weinstein, N.,Przybylski, A. K., & Ryan, R. M. ( 2012 ) . The index of autonomous functioning: Development of a scale of human autonom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6 ( 4 ) , 397 – 413.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关键词: 自我概念 同时具备

    上一篇:天天观点:为了保订单,新能源车企都玩出了什么套路?   下一篇:全球快看点丨美国首申失业救济人数达 8 个月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