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上海抗疫工作压力山大,社会力量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2022-04-01 18:20:40  |  来源:中国慈善家  |

    广泛的社会参与是应对危机的必然选择。

    3 月 31 日,上海一名防疫人员正在进行消杀工作

    4 月 1 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通报:3 月 31 日,上海市新增 358 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 4144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当日开始,浦西封控开启,浦东等地实施阶梯式管控。

    3 月份以来,上海本土疫情呈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快速蔓延态势,这是上海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面临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当前,上海实施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等综合防控措施,但疫情依然来势汹汹。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发布会上非常坚决且严肃地表示:筛查期间严格落实 " 人不流动、足不出户 ",确保 " 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仍是上海的工作目标。

    公益界观察人士认为,上海本轮抗疫工作任务非常艰巨,需要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而与此前的武汉和西安相比,这次上海抗疫工作中社会组织的参与度并不高。在上海参与抗疫工作的社会组织多是来自上海本地,而此前有着丰富抗疫工作经验的社会组织目前多是聚焦吉林、江苏、山东等地,上海的一些需求被忽略。

    物流瘫痪

    " 上海的这波疫情和武汉疫情相比,相同的是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导致物资需求的暴增;而不同的是,变异病毒的传染性太强了。" 上海的资深公益人士黄磊告诉《中国慈善家》。

    随着疫情的加重,上海的防疫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网格化管理到后来统一划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再到以黄浦江为界进行分区封控。封控期间,全体居民足不出户,暂停公交、地铁、轮渡、出租汽车、网约车运行。

    " 本轮上海疫情刚暴发的时候,给市民的感觉是并不严重,封控几天就应该能解封,但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封控时间要长于预期。" 黄磊说。

    两年前疫情大暴发、武汉封城的时候,黄磊参与了武汉的救援工作。他认为,上海这次物资配送的畅通度完全没有达到武汉疫情期间的水平。武汉疫情暴发期间,全国各地蔬菜运送往武汉的通道是畅通的,当时他所在的机构先是把蔬菜等物资送到武汉各个街道,再由街道往下面分发。

    " 即使到了现在,上海仍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体系,主要原因是大家心理预期封控时间不会太长,思想上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黄磊说。

    3 月 28 日,上海,航拍封闭的南浦大桥

    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翼飞因为封控而在家里办公,每天的工作是为市民和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抗疫物资和生活物资调配。" 在一定程度上,上海这波疫情比两年前武汉疫情时期还难。" 他对《中国慈善家》如此评价。

    在这次上海抗疫工作中,复星公益主要以物资支援为主。据介绍,复星集团本身有医药产业板块,也有贸易公司和医药物流公司等,可以在抗疫过程中形成闭环。

    3 月 26 日开始,上海启用世博展览馆作为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用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的集中隔离,在那里总共设有约 6000 张床位。上海卫健委向社会求助:在集中隔离收治点,数百名医护人员生活用品缺口大,希望社会各界给予支持。

    复星公益详细了解在收治场所的医护人员所需的生活保障物资,随即联动复星医药、复星医药工会,决定向一线人员提供 3 万余份、价值 25 万元的应急物资支持。

    上海某区政府部门提出,有些学生居家上网课,因家庭困难没有电脑。复星公益响应了这个需求。但是,刚为该区送去 24 台电脑后,物流就瘫痪了,余下的电脑无法送达有需求的家庭。

    为了让物资能及时到达需求者手中,复星公益组织了员工志愿者爱心车队。张翼飞介绍说,此前报名参加爱心志愿者车队的人很多,但不少志愿者所在小区突然被封,无法继续参与活动。

    从 3 月 16 日至 30 日,爱心车队运营了 15 天,32 个车队,共计 65 名志愿者参与执行任务 82 单,将物资运往 75 个接收方,总计运送物资超 25 万件。

    到了 3 月 31 日,随着浦西的封控,爱心车队不得不停止工作。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郑依菁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表示,在封控的状态下,物资运输成为最大的困难,尤其是外地捐赠方的物资,无法进入上海。即便是上海本地的物资,也无法从浦西送到浦东。因为运输的不畅通,联劝公益婉拒了外地的一些捐赠。

    物资供应不足

    上海疫情的暴发式升级,让当地医疗资源和市民的生活物资供应出现问题,市民抢购生活物资和就医难的信息在网上引发关注。

    蔬菜是市民亟需解决的生活物资,对于很多家庭尤其是一些困难家庭,他们调配资源的能力和渠道几乎为零,全靠政府调拨。而上海物资分发系统至今仍然没有完全建立,政府部门也在寻求社会组织的帮助。

    复星公益接到上海市总工会的请求,总工会方面给出了需要解决生活物资的 400 多户的名单。研究后,复星公益团队发现,以目前的封控状况,物流体系根本无法送达。复星公益也曾尝试从外地调运蔬菜粮食进沪,但物流停运导致无法送达。

    3 月 27 日,上海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目前,上海已开设多个集中隔离收治场所,市级医院派出多个医疗队与每个隔离场所进行结对

    此前,上海公布的防控政策为,3 月 28 日 5 时起,上海市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全员核酸筛查:第一批,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先行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 月 1 日 5 时解封。同时,浦西地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封控管理;第二批,4 月 1 日 3 时起,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 月 5 日 3 时解封。

    按照原计划,浦东等区域应该是 4 月 1 日解封,但《中国慈善家》记者当日上午了解到,一些地方并未按计划完全解封。

    " 很多人被封在小区里,要靠街道、社区来提供物资,但他们工作的颗粒度没办法那么细,不会考虑到每家几口人,具体需求是什么,他们也没有精力去定量化配置,只能是‘一刀切’式的。" 黄磊认为,上海物资紧缺的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联劝公益基金会也曾在 2020 年武汉疫情中参与了救援,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一套重大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方法,包括流程经验。3 月 13 日,本轮上海疫情暴发伊始,联劝公益就起动了 " 守护上海抗疫济困专项行动 ",联合企业、公众、社会组织进行资源募捐、资源对接,定向支援医院、高校、街道等一线单位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与此同时,一部分人紧锣密鼓地对接各方需求,一部分人就开始做募捐。

    实际上,他们大部分工作人员也被 " 封 " 在了小区,只能居家办公,通过网络共享盘建立虚拟办公空间,实现信息沟通和同步,通过线上协调会的方式来实现线下资源对接。

    " 我们有些工作人员早上 7 点起床,一睁眼就爬在电脑旁工作,都顾不上洗漱,一直工作到凌晨 1 点,这一天就是到点简单吃了几口饭。" 郑依菁告诉《中国慈善家》,这是上海疫情暴发以来,公益人的真实写照。

    联劝公益通过和当民政部门、街道、医院的接触发现,很多防疫类物资、生活保障物资存在缺口,就连一线抗疫工作者所需物资也不充裕,甚至一线社区志愿者的防护用品也存在调拨不及时的情况。

    3 月 31 日晚,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在新闻发布会上解释说,近一段时间,感染者数量持续攀升,疫情在浦东等部分地区存在较为广泛的传播,如果不实行严格管控,就存在暴发流行的潜在风险,疫情形势十分复杂,防控任务极其艰巨。要力争以最快速度、用较小代价,彻底排查感染源,全力切断传播链。

    马春雷坦言,针对感染者大幅增长的情况,准备不够充分;同时,一些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到位,有的封控地区群众生活保障不够周到。为此诚恳接受大家的批评,努力改进。

    目前,上海的物资需求得到全国各地陆续的响应。3 月 31 日晚上,合肥市驰援上海的 350 吨生活物资从合肥百大周谷堆大兴物流园发车,包括土豆、冬瓜、西红柿等 10 种耐存储蔬菜品种,由 20 余辆大型货车运输送往上海。

    另外,郑州市政府决定向上海市浦东新区捐赠 800 吨蔬菜,价值 300 多万元,已从郑州万邦农贸市场出发,发往上海。还有云南、江西、山东等地数百吨爱心蔬菜也陆续发出。

    3 月 25 日,上海市内一处封控小区外的防疫人员

    上海那么富,为什么还要募捐?

    一些公益组织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经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工作都是政府应该做的,政府也有财政预算,为什么需要社会力量去做?

    " 主导抗疫的力量肯定还是政府,社会组织的工作是协助性的、支持补位性质的。比如,防疫类物资都有专项物资经费作保障,而且调拨比较快;但生活类物资,尤其是对蔬菜、方便面、水等食品的需求,需要社会力量去筹集予以解决。" 郑依菁说,她一再向质疑者解释,很多工作全靠政府来做不现实,靠市场也不现实,靠公益组织更不现实,因此需要几方协作完成。

    另外,在此次为上海抗疫募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捐赠意向与需求不对等的情况。比如大部分爱心人士有意捐防疫物资,而对于一线急需的生活类物资并不积极,甚至不理解。" 上海这么有钱的地方为什么还要募捐?" 有的人会这样质疑。

    " 我们工作过程中汇总的一线需求是非常紧迫且真实的,上海整体财政收入较好,但并不意味着整个上海就没有弱势群体。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仍然有公益慈善的需求。" 联劝公益在募捐时如此解释。

    也有捐赠方认为,上海不缺物资,相比之下,疫情同样严重的吉林更缺少资源,他们更愿意将物资捐到吉林。对此,郑依菁表示 " 完全理解 ",捐款捐物本来就是遵循自愿的原则。不过,她还是想强调,即使在富裕的地方,仍然会有很多真实的需求。

    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联劝公益共接收抗疫相关善款及物资超 152 万元,累计抗疫相关公益善款支出 106.39 万元,为 117 家单位超 15 万人次上海市民和抗疫工作者提供支持。在捐款中,上海本地资源为主力军,外地捐款较少是不争的事实,体量上更是无法和武汉疫情相比。

    " 联劝公益作为上海本土基金会,能发挥本地募集资源、统筹协调匹配的优势,也是为上海疫情和上海市民出了一份力。" 郑依菁说。

    亟需广泛的社会参与

    4 月 1 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浦西地区的筛查工作全面展开。另外,4 月 2 日起,离沪人员必须持 " 核酸 + 抗原 " 双阴性证明,对于无法提供核酸和抗原检测相关证明材料的,现场予以劝返,不得离沪。

    不难看出,上海抗疫工作依然压力重重,拐点仍未出现。为此,专家呼呼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来解决目前市民生活物资和医疗资源缺口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时提出两条建议:一是社会组织应该主动和有关信息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搭建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政社合作关系;二是社会组织发挥其机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在救援过程中注意规划战略和重点。

    " 有关政府部门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不熟悉,比如我在体制内工作时对很多事情也不太熟悉,因此社会组织一定要有主动性,毕竟政府部门有时太主动了怕被误解为‘管得太宽’。我认为,目前的沟通机制是最大的问题。"

    王振耀曾担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多年,对救灾工作非常熟悉。他指出,2008 年南方暴发雪灾时,灾民只能等政府的救援,其后汶川地震暴发,中国的社会组织才开始发展起来,在救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政府要在灾难中做好协调工作,让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毕竟政府力量有限,而民间无穷。政府更擅长搭框架,而一些细节的、具体的事还要靠民间力量参与。"

    " 武汉疫情的突然暴发也曾让中国人措手不及,起初也出现过一段时间的混乱,但后来政府和社会通力合作,许多问题解决了。比如在物资方面,由于社会力量的参与,武汉的物资从不够到过剩,因为民间的力量几乎是把全世界医疗物资储备的一半买到了中国。河南水灾中也有上几百支民间救援队参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王振耀说。

    他建议,各级政府把社会组织纳入应急机制中来,鼓励社会组织和政府应急机制建立有机联系。此外,在一些重大灾难中,如果政府没有精力去做,可以委托慈善总会或红十字会统一协调社会组织参与救援,解决通行手续、物资运输等问题。以上海为例,政府完全可以正式委托上海慈善基金会和外界的社会组织对接,这样一些爱心力量就能有序进入上海共同抗疫。

    " 疫情或重大突发事件一旦来临,政府应该统筹资源,动员社会组织的力量,而非一刀切把他们拒之门外。" 王振耀说。

    本轮上海疫情暴发后,一位投身抗疫工作的知名公益人在朋友圈写道:特大危机时,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而社会的潜能远不止政府能够调度的部分,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是应对特大危机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社会组织 中国慈善家 社会力量

    上一篇:“英雄机长”刘传健履新!出任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总飞行师   下一篇:这么豪华的婚礼嘉宾阵容,可以现场办一场颁奖晚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