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空难!伤亡和原因不明!警惕部分自媒体误导舆论
2022-03-21 20:44:00 | 来源:传媒茶话会 |
2022-03-21 20:44:00 | 来源:传媒茶话会 |
今天(3 月 21 日)下午,东航一架载有 132 人的飞机在广西藤县坠毁,伤亡不明。目前,中国民航局已启动应急机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具体的伤亡情况、事故原因都还有待调查。
但我们发现,有个别自媒体已经开始吃 " 人血馒头 ",利用情绪化来引导舆论了。
比如某微信公众号在今天(3 月 21 日)下午 16:36 分推送了题为《东航坠机:上百亿巨亏压力下严控维修费用、压降成本》的文章,文章标题断章取义自东航 2021 年中报中的一句话," 公司加强成本费用管控 …… 通过节约航油等大项目成本、严控单位餐食机供品费用、维修费用、日常支出等方式压降成本 "。
在事故原因未明的时候,这篇文章将东航坠机与严控维修费用、压降成本嫁接在一起,不免让公众误以为事故原因是因为东航为了控制成本而在飞机维修上偷工减料。从而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将矛头指向东航,可能会引发新的舆情。
再比如另外一个公众号在今天(3 月 21 日)下午 16:26 分发布题为《突发!!!东方航空 MU5735 坠毁,东航连续出现多起事故,背后原因何在,网友呼吁彻查这家国企》的文章,将主流媒体的报道拼凑一番,再梳理过去东航发生的一些事故。新瓶装旧酒,营造出一种网友群情激愤的假象。
更有一篇题为《波音飞机失事诡异》的文章称 " 波音飞机的发动机有自毁程序的,最近做(坐)飞机的要当心 …… 这是赤裸裸的给中国政府施压 ",更认为此次东航飞机坠毁是 " 美国这盘棋彻底演砸了,自己无法收场,以至于用攻击民航发动机系统这种极度人渣的手段来威胁中国政府 "。这些猜测显然是阴谋论,但这些观点却不乏传播度。
在空难发生后,公众在关注人员伤亡情况之外,尤其关注事故原因,部分自媒体往往会利用公众的关切和好奇心,蹭着热度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虚假的报道。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流量,比如《东航坠机:上百亿巨亏压力下严控维修费用、压降成本》一文在发文不到两小时,阅读量迅速突破 10 万 +,而其此前发布的文章阅读量大多在几百至几千之间。
传播学中有一种 " 首因效应 ",即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 " 先入为主 " 带来的效果。在现场调查、流程分析、黑匣子等一手信息尚未披露的时候, 部分坐在办公室电脑前面的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发布的不实信息和揣测不仅会误导公众,而且可能影响公众对后期调查结果的认可。
事故是原因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事故原因调查更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过程。比如,伊春空难历时一年多才公布调查结果,包头空难在发生两年后才公布调查结果,大连空难后 7 个月才有结论。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具体调查难度的不同,希望这次空难能尽快查出事故原因。
但无论如何,只有经过多方勘察和科学专业分析,才能得出权威结果,随意猜测和臆断只会引发新舆情。此次空难,不论是机构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很关注。我们建议,媒体在报道时,要客观理性分析,警惕无缘由的臆测和误导公众的内容,及时辟谣,同时多报确凿的事实,比如伤亡情况、救援情况、事故调查进度等,少报不确定、无权威信息来源的消息,尽量做到快报事实,在事实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推动报道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