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分数线,考研的不考研的都沉默了”
2022-03-12 14:49:55 |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
2022-03-12 14:49:55 |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3 月 11 日,教育部发布了《202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各招生单位将根据《202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在国家分数线的基础上,自主确定并公布本单位各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要求。
相关话题登顶热搜第一,讨论度爆棚,不少网友相互问候:今年,你 " 上岸 " 了吗?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有 457 万人报名,比去年增加了 80 万,增幅超 21%;相比 5 年前、也即 2017 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加了 256 万。
当天晚些时候," 这届考研生究竟有多难 " 也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进行调侃式吐槽。
" 考研热 " 之下,
考研真的变难了吗?
考研人数逐年攀升之下,
高校是否更容易招到自己满意的研究生?
近日,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合肥学院副校长卢平,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任孟山做客澎湃新闻在线视频访谈节目——澎湃会客厅,展开了一场 " 透视考研热 " 主题讨论,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澎湃新闻:一方面,当下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在疫情之下的这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也有所扩大。网上有一些声音认为考研越来越难了。考研是不是真的更难了?
施卫东:从近几年学生考研的报录比来看,虽然研究生扩招,录取数量有所增加,但考研大军规模越来越大,高校研究生扩招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追求高学历的热度。因此,各个高校虽有扩招,但考研难度的确会越来越大。
任孟山:考研难,一方面确实因为考的人多了," 水涨船高 ",一些高校的复试线有所提升,某些学校的复试线逐年提升。假定每年考题难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大家的水平都在提高,相对而言考研就变难了。
另一方面,考研难中也存在一个结构性问题,就是从这几年的报考来看,那些名声大、办学实力强、社会接纳度高的高校的报考热度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大家感觉考研难了。
澎湃新闻:报考人数增加之下,高校是否更容易招到自己满意的研究生了?
施卫东: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多,必然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学生进入考研大军,理论上对高校选拔人才、招到满意的研究生有好处。
但是,招生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校渴望招到优质的学生,学生也希望在一所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如果一所大学没有影响力,招生的学科又没有特色,也很难招到满意的学生。
随着 " 双一流 " 建设的不断推进,考生必将更加看重 " 双一流 " 高校的学科,一所学校只有真正提升办学实力,扩大社会影响,才能得到社会和考生的青睐,也才更容易招到满意的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招生氛围,并形成良性循环。
任孟山:我觉得考研难和学校是否招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其实是不同层面的问题。学校能否招到自己满意的学生,这跟每所学校的招考形式及其评价方式是有关的,因此不同学校之间的情况可能存在很大差别。
我们做导师带学生时,如果遇到某个学生考研分数很高,来读研后论文却有点难产,就会考虑其中的原因,也会设想学校能怎样改进招考方式、评价方式,进而招到自己满意的学生。
事实上,中国传媒大学已经在招生考试方面做了比较大的改革,在评价方式不是唯分数,而是引入过程性评价。也即,初试成绩是一个考核的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会看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是不是一直都很优秀,比如看他大学期间的成绩单,看他的社会参与度、活跃度以及科研能力情况。我们把这些过程性评价放到了考生最终能否进入到复试考核的评价体系中。
我们学校的老师感觉,这两年的生源比原来要好,招到的确实是相对更满意的学生。所以我觉得,学校招不招得到满意的学生,跟学校的招生评价机制是有关系的。
卢平:对于 " 双一流 " 建设高校及学科来说,他们有可能更容易招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来说,招研究生难度可能会更大一些。
为什么?因为很多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的是 " 双一流 " 大学或高水平大学,对于一般学校来说,招到自己满意的学生难度会大——一是考生生源问题,二是调剂的学生多一些。
还有一个问题,研究生考试只考几门课,没有考虑到综合评价问题,这样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有些学生考的分很高,但基础不一定很牢,读研究生做学生论文时,会有很大压力。
祝考生们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