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行业 > 正文

    铊中毒,怎么就成了宿舍杀手?

    2022-03-11 22:14:47  |  来源:世界知识局  |

    最近这段时间,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国际局势风云突变,国内疫情也有反复。

    忙着在爆炸的信息海洋中遨游的我们,很容易就忽视了前段时间这一则小小的社会新闻:

    2 月 22 日,有网友借助社交平台求助称,自己 1 岁的表外甥女意外" 铊中毒 ",急需普鲁士蓝救治。

    这条寻药帖引发了全网接力,几个小时后,该网友回复确认已经收到相应药物,女童已经转到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当地警方也已立案,追踪介入调查。

    " 铊 ",一个国人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提到它,就会让人联想到各种各样的投毒案,和案件背后漫无边际的深沉恨意。

    这种少见重金属的可怕威力,早已深入人心。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铊中毒事件里,一种廉价而随处可见的工业颜料,能救命。

    铊之痛

    大多数中国人第一次认识 " 铊 " 的大名,还要从 1994 年的那起" 清华才女中毒案 "说起。

    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多才多艺又青春靓丽的北京女孩朱令,在 1992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化学系。

    她自小学习多种乐器,又是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一直被看作是 " 天之骄女 ",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但命运却对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1994 年 12 月,一直住校的朱令出现了第一次中毒症状。

    从腹痛、呕吐到脱发高烧,不明原因的病症让她在重症病房住了一个多月,病情并未有所好转,反而愈加严重。

    后来,北京协和医院认为朱令的病情和" 铊中毒 "高度相似。

    但当时不具备化验条件,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朱令只能接受保守治疗。

    在等待死神来临的日子里,朱令的同学贝志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利用当时国内的互联网资源向全球发了一份求救信。

    〓 贝志城发给全球的求救信收到大量回复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周后几千封来自世界各地医院的回信,让朱令的家人和朋友看到了希望。

    绝大部分有经验的医生,都认为朱令的病情完全符合 " 铊中毒 " 的症状。

    北京职业病防治所陈震阳教授根据这份来自全球的汇总材料,认定朱令为铊中毒。

    随后,为治疗花费了 50 余万元的朱令,在服用了 40 元买来的普通工业颜料普鲁士蓝后,体内的铊含量基本排除。

    但铊中毒造成的不可逆转性后遗症,却让双目几近失明、全身瘫痪且轻度脑萎缩的她,余生只能在病床上度过。

    因为年代久远、重要证据链丢失,这起轰动全球的 " 清华才女中毒案 ",成为了近几十年里的一桩待解悬案。

    但铊中毒案却一再发生:

    1997 年,北京大学化学系学生王小龙两次向好友江某投放铊。为试验毒性,他还在室友陆某的水杯里也投入了铊。

    2007 年,中国矿业大学的常某用注射器分别向三名室友的茶杯中注入硝酸铊。

    2018 年,在美留学生杨裕凯,因涉嫌在非洲裔室友的食物中注射 " 铊 " 物质,而被判处最长 20 年的监禁。

    在这些案例中,同样是普鲁士蓝的介入,让受害者得到了快速治疗。

    咱也想不明白,究竟是多大仇多大恨,才会让这些丧心病狂的室友们,把一种世间少见的毒药," 炒 " 到全网皆知。

    而在这其中,一直承担着及时雨作用的颜料普鲁士蓝,又是个什么来头?

    说起来,还真有点唏嘘和无奈。

    最美的颜料

    学习过美术基本课程的小伙伴们,一定很熟悉水粉中的普蓝色。

    普蓝,全名就是 " 普鲁士蓝 ",是德国颜料工人在 18 世纪初期因为一次无心之举,用草本灰和牛血混合焙烧制成。

    它不仅兼具深邃旷达的幽静之美和静谧悠远的高贵典雅,在价格上也有很大优势,简单来说,就是又美丽、又便宜。

    因为这些优点,普鲁士蓝在初出道就成为了颜料届的宠儿,甚至改变了艺术潮流的方向。

    开创西方印象派先河的日本画家葛饰北斋,就钟爱普鲁士蓝。

    他的经典作品《神奈川冲浪里》中,海岸线的辽阔与海平面的沉着神秘,都在普鲁士蓝的加持下显露无遗。

    普鲁士蓝不仅能够在画作上展露出宏大意境,又带着扑朔迷离的神秘气质,一举拯救了当时审美单一,意境走小而美路线的日本浮世绘。

    19 世纪末,在法国一家精神病院里,梵高用普鲁士蓝晕染出了《星夜》。

    幽蓝深远的夜空中掩映的星光,以及画作深处透露出的幻象之美,都在普鲁士蓝的底色上渲染成形。

    普鲁士蓝在画家群体中的宠儿身份,再一次得到巩固。

    一般来说,越便宜的颜料稳定性就越差。

    但廉价的普鲁士蓝却有着极强的着色能力,色彩浓郁,久久不褪。

    这种高冷蓝色掀起的风潮,在席卷了一个多世纪之后才告平息。20 世纪,普鲁士蓝回归为一种普通色彩。

    但这在这时,普鲁士蓝却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那就是解毒剂。

    最无辜的解药

    铊元素,于 1861 年在实验室中被发现。

    医生一开始曾经用铊来治疗头癣,后来又发现铊还能导致脱发,就运用了一下逆向思维,将其包装成脱毛剂。

    后来又发现,这玩意毒性太大,不太适合脱毛,反而可能要了顾客的命。

    逆向思维又产生了作用,这次铊又变成了老鼠药。

    20 世纪 50 年代,澳大利亚鼠患泛滥,含有铊成分的老鼠药随处都能买到。

    另一方面,在二战结束后十几年里,战乱次生灾害带来了家庭暴力,巨大的生活压力也引发了许多矛盾。

    铊,这种无色无味又剧毒无比的物质,成为了投向丈夫和女婿的大杀器。

    光是 1952 年到 1953 年间,就有十余桩铊投毒案发生。

    〓 悉尼妇女 Beryl Hague 说,她向丈夫投毒是为了 " 让他头疼,来报复他的暴力行为给我带来的头痛 "

    当年,对铊的了解和治疗手段都十分有限,铊中毒事件中的受害者往往没有生还的可能。

    这个时候,焦头烂额的研究者却意外发现,和老鼠药沾不上边的普鲁士蓝,居然可以解毒。

    70 年代以来,用普鲁士蓝缓解铊中毒的案例频繁出现在医学论文和报告中。

    普鲁士蓝解毒的原理,是阻止肠道吸收放射物质铯和铊,让这两种物质随粪便排出,对治疗急慢性铊中毒有一定疗效。

    也就是说,在拉出普鲁士蓝色的屎之后,患者就有可能捡回一条命。

    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普鲁士蓝成了 " 大功臣 "。

    虽然普鲁士蓝仅对游离的铊例子产生作用,但仅这一点就能对治疗经口急慢性铊中毒有很大帮助。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中,铊中毒受害者身上的成功案例足有几十例。

    在画布上美丽孤傲的普鲁士蓝,也成为了铊中毒时间里力挽狂澜的救命仙丹。

    到了 90 年代,铊制成的老鼠药早已被禁止,铊成了一种只在实验室里出现的孤僻化学品,世界范围内的铊投毒案件也早已不多见。

    但在我国,却有越来越多的铊从实验室中流出,成为针对室友和同事的剧毒利器。

    朱令案,就是中国铊毒犯罪的第一起。

    这个无法告破的悬案、死案,也给了投毒者极大的作案信心,以至于到 21 世纪的今天,铊投毒案依然时有发生。

    普鲁士蓝,这种成就了无数大师的完美颜料,曾因为高贵冷艳的气质颜色而被世人追捧。

    谁又能想到,会有一天,它居然无奈地成为了拯救人性命的解药?

    可怕的不是铊,而是隐藏在我们身边,有着天使面孔的魔鬼。

    而嫉妒和妒忌,这两个双生双伴的恶魔,在人心的左右下,或许比 " 见血封喉 " 的铊更致命。

    关键词: 普鲁士蓝 逆向思维 见血封喉

    上一篇:抢抓农时   稳粮保供   我国春耕备耕全面展开   下一篇:东莞新增 4 例本土确诊病例(轻型)和 8 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