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联后,安家庄村与900多名旅客的三天两夜:连夜搜寻走失人员,三次突围送出消息……
2023-08-10 14:21:30 | 来源:腾讯网 |
2023-08-10 14:21:30 | 来源:腾讯网 |
海报新闻记者仇晶 首席记者张海振报道
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安家庄村,位于北京西部山区、太行山余脉,夹在南北两座大山之间,永定河与沿河铁路线在村南穿行而过,这里曾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东大门,在册居民900余人,常住人口100多户,多是老人和孩子。从村子向东南地势稍低的地方再行2.4公里,就是安家庄站。7月30日,一场特大暴雨将Z180次列车围困在此,近千名旅客和乘务人员滞留,之后向安家庄村转移,一场“自救”与“救人”的生命救援就此展开,素不相识的村民与旅客,在这场危难的考验面前,共同交出一份令人动容的答卷。
不惜一切代价安置旅客
(资料图)
7月底,绵延不绝的降雨席卷了京津冀地区,经过两天的降水,安家庄村东边山上河沟里的水势越来越大,两侧山体流下的大量雨水也都经过村庄流向河道,村子东边许多房屋被淹。
7月31日清晨,门头沟区王平镇安家庄村物业负责人吕超组织村里的青壮年,把村东头受灾的十多名居民紧急转移,刚把几位老人家送到村委的礼堂,村里的通信中断了。
与此同时,在2.4公里外的安家庄火车站,Z180次列车在暴雨的围困下,停轮了27个小时。上午10点多,为了躲避有可能发生的塌方和泥石流危险,列车上的913名旅客和35名乘务人员要全体转移,目的地就是安家庄村。
吕超也接到了村委会的通知:要不惜一切代价妥善安置旅客。
他与巡视的人员,在铁道上迎接旅客,把他们带进村子。
当旅客们蹚着水步行半个多小时抵达安家庄村时才发现,这里的境况同样堪忧。村口大桥和主干道上都散落着碎石,堆积着淤泥,村里的自来水、下水管道、电网被冲毁,交通、通信中断,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尤其是村东头受灾严重,积水最深的地方达到2米,许多院墙塌了,屋子摇摇欲坠。
回村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安置人员,这让吕超犯了难:“村子东半截已经受灾,只能把大家安置在村西,地方很紧张,村里能用的地方全用上了。”
刚刚被安置好的旅客(受访者提供)
村委礼堂、学校、村委会安置了大部分的青壮年旅客,老人和孩子则被安置在村民家中。村民刚盖好的民宿,漂亮的三层小楼,收留了100多人,把屋里挤了个满满当当;村里简易的木房、刚盖起来还没安装门窗的砖房也被“征用”,安置了近百人;村里的老党员、平时不爱接触外人的70岁老人家中,都收留了一二十名旅客。
一名70岁的旅客回忆当时的情景:“我看到两位村干部在滂沱的大雨中给村民作动员,千方百计地安置所有的旅客,他们的雨伞早已不知道丢在哪里了。”
倾尽所有的照料
让吕超犯难的事情还不止于此。
滞留旅客进村的当天,一名村民和三名旅客先后脱离了大部队,不知在何处失联。村民和列车工作人员不断派出人力焦急寻找,直到下半夜才将人全部找回。村子周边险象环生,加上安置条件有限,旅客们又处在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中无处纾解,这让他这样的村里工作人员和乘务员成了个别旅客的“出气筒”。在他们的不断安抚下,喧闹了大半天的安置点才渐渐归于平静,伴着急促的雨声,吕超一夜未眠。
旅客在村子的三天两夜之间,吕超只回过两趟家,都是为了安置旅客,他共把18名旅客送到自己家中,叮嘱父母好好照应,就连他在村委的办公室里都安置了两对母子。
“村民家倾其所有,承担了20多人的吃喝,我们吃完了他们家存的元宵,吃净了豆角、土豆、肉馅儿、咸菜,最后村民到别人家去借咸菜。”曾在吕超家借住的旅客在社交平台上写下了这段经历:“我们跟房东一起做饭,几十个馒头,一会就没有了……我曾在路上看到一个挨饿的旅客收到村民赠送的一兜花卷后当场嚎啕大哭,我想我们是幸运的,没有挨饿。”
滞留旅客与村民一起做面食(受访者提供)
吕超说,不止自家如此,所有村民都是如此,只要家里有的,都拿出来招待安置的旅客们了,那些被安排在礼堂、学校、村委会的滞留旅客就由村里想办法筹集物资。
一开始列车工作人员们带了一部分物资,每人最多能分到一根火腿肠、几片饼干、一瓶矿泉水,发过一次后这些物资也见了底。上哪儿去找补给呢?有人想到了村里受灾的小卖部。旅客们安置好后第二天,趁着雨势变小,村里打开了小卖部的库房,在被淹的货物中挑出了满满一车食品,还有拖鞋、卫生纸、卫生巾等生活用品,全部无偿发给旅客应急。
从旅客进村开始,列车工作人员与部分旅客组成了志愿者“突击队”,想去旁边镇子上求助。吕超说:“当时不知道灾情这么厉害,以为旁边镇的情况会比我们好,去了两三拨人,结果公路上都是塌方,还有河里漫上来的水,道路难以通过,大家全部无功而返。”
“突击队”又向另一个方向继续突围,这次他们成功把旅客被困的消息带了出去。中午时,村子上空就传来了直升机的隆隆声,接着便向村子空投了食品、卫星电话等物资。“村民和旅客的士气一下子就起来了,院子里大家都在欢呼、鼓掌。”更让吕超感动的是,在物资这么紧缺的情况下,空投下来的物资一件都没少,收回物资清点后全都可以对上账。
物资发放完毕,消防救援队和解放军也进入了村子,“村民和旅客们这才安下心,在救援人员的组织下准备分批撤离。”
村民与旅客的“双向奔赴”
这是场所有人都期待的分别,它意味着走出险境,意味着平安。
可真正到了撤离的时候,旅客们还是流露出了对村子和村民的浓浓不舍与感激。
住在吕超父亲家的一位旅客,临走时留下400元钱,感激他们这些天的照顾,这可让老爷子“难受”得不行。吕超笑着说:“我爸当过兵,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旅客在家住着的时候他很心安,人家给了这400块钱,他心不安了,满世界追着要把钱还给人家,最终在旅客排队登记的时候追上人家把钱退了,这才把这事了了,算是踏实了。”
旅客走后,村民家里又成了旅客行李的“临时存放点”(受访者提供)
由于撤离时需要徒步行走5公里,旅客无法携带太多行李,村民的家里又成了旅客行李的“临时存放点”,等通信、交通恢复后,村民会把行李一一寄回。
送行的时候,随处都能听到旅客对村民发出的邀请,“以后一定要来新疆玩”“到内蒙古就来找我”……旅客们也非常关心村里所缺的物资,他们之间建起联络群,相约脱困之后,再回到村里送物资。8月5日,新疆旅客李昂达就带着家人租车返回安家庄村,计划给村里送些饮用水和食品,但由于道路还未完全畅通等原因,车辆没能成功进入,“不过我们跟村里联系上了,他们说现在物资都补充上了,让我们放心。”李昂达说,村子的通信已经恢复,一切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最晚明年,我一定会再来一趟,为村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来源:海报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