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长安,绣口一张便是半个盛唐。
2023-07-10 00:25:48 | 来源:哔哩哔哩 |
2023-07-10 00:25:48 | 来源:哔哩哔哩 |
一.瑕不掩瑜,是我心中的锦绣。
(相关资料图)
适合【有点文化,但又不多】,【背过唐诗三百首,但没背过全唐诗】,【有点人生阅历,但又没到暮年】的人看。因为,太有文化,会过于考究。太熟悉唐诗,会感到诗句串联违和。人生太有阅历,会惊不起波澜,少了一丝人情味。
没错,受众正是在下,这种似懂非懂的感觉很有回甘~
二.以下是我针对网上一些负面评论的看法:
1.这是高适传,不是长安。
不是,是非常经典的叙事手法,从对话中娓娓道来,借高适的眼来着墨李白,展开一个盛唐群像的故事。李白本就是谪仙,他活在对话中,就是活在人们的传说中,并不是对话流水账。
2.美化高适,丑化李白。
不是,准确说,李白的行为不是沉沦酒色,而是郁郁不得志,只能借酒浇愁。但凡看过一些他写诗的背景,不是靠想象脑补,都能感受到时间线和人物心态上的变化基本是还原的。
3.对话故作文绉。
不是,电影其实信息量挺大,但又和九年义务教育接轨,小朋友们都会大声接上几句诗,我记录了一些,很多对话基本都是对仗工整的,和唐诗背景贴切。
4.历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表示看着难受。
是的,三分之二的料我基本都能get,有些知道是移花接木,有些知道是张冠李戴,比如,高适会不会高家枪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李白懂武艺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再比如,《侠客行》是不是写高适我不知道,但一定是以侯赢,朱亥,信陵君为蓝本,表达李白自己不得志。总体改编得当,我不觉得很bug。
5.彩蛋很多。
比如,李白在黄鹤楼读了崔颢的诗,大受震撼,励志要写出一样高度的,后来他确实写了,这首诗叫做《登金陵凤凰台》,后世评价与崔颢《登黄鹤楼》齐名。
三.看到散场,内心仍然感到久久不能平静。
片尾的画卷很有传承的精神,和《古剑奇谭三》的收尾方式一样,值得回味。对于电影,我的总体评价是类三国演义,从历史中来,又灵活演义,寥寥数笔,便是他们的一生。既是盛唐群像,又能从中看到我们自己。
行至岐路,知己两三,人这一生,可能要回家四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