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问诊专家”丨挺进“无人区”,为“深地一号”保驾护航
2023-06-08 03:36:34 | 来源:中国日报网 --> |
2023-06-08 03:36:34 | 来源:中国日报网 --> |
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
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
(资料图)
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
……
这是著名诗人艾青写给新疆大漠的诗。
如今,在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被誉为“深地一号”,有着“地下珠峰”之称的顺北油气田,一条条纵横的管线交错延伸、一座座万方的原油储罐拔地而起,还有一支来自中建新疆安装新正检测公司的“钢铁问诊专家”不断向大漠进军、向深地进军,陆续承建了顺北油气田地面工程无损检测项目29个,完成2座大型联合站、9台球罐及300公里管道无损检测,以精益求精的专业实力,全面保障油气安全运输储存,为我国探索深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中建力量。
无惧“烤”验 确保优质履约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夏季地表温度在70摄氏度以上,冬季低至零下48摄氏度,环境恶劣、人迹罕至,却是新正检测调试人的主战场。
一望无际的黄沙中,面积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顺北油田五联合站塔器、管线,在烈日的照耀下泛着波光粼粼的银光,十分壮观。作为国内建设理念最新、设计最先进、工艺最完善的顺北天然气处理厂,同时也是顺北油气田项目上游板块重点工程,经过数十次的深度合作,业主方再次将这一重点工程的全部检测任务交到新正检测手中。
检测初期,受疫情影响,人员、设备、材料协调极度困难,用于储存液化气的3台1500立方米球罐按照原定的专项检测方案无法按时顺利实施。球罐无损检测作业环境包含高空、受限空间作业,对检测人员、检测工艺执行要求极高,再加上每台球罐仅有3天的检测工期,对时任南疆片区项目负责人的车辉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只要敢想敢干,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义无反顾地带领着平均年龄仅有25岁的年轻团队勇挑重担,冲锋在前,连夜启动工艺验证,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研讨编制TOFD新技术检测专项方案,经专业技术部门审核通过后,报业主监理审核并一次通过。
走进检测球罐现场,穿戴好防护用具的检验员们,手脚并用,爬进被烈日暴晒许久的“蒸笼”里面,车辉组织两个班组交叉作业、无缝衔接,即使避开了一天最热的时候,当检测人员进入被烈日暴晒过的罐体内部时,罐内的温度也已达45℃以上,虽然高温炙烤难耐,但检测人员们仍然坚持定时定点测量罐体内气体浓度,防止因缺氧而导致的窒息风险,碰到问题多的储罐,每天进出20余次都是常态。经过项目团队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最终不仅顺利保障五号联合站顺利投产,还提前20天完成全部检测调试任务,打破了业主给出的40天工期“禁锢圈”,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创新突破 克服技术壁垒
2023年,新正检测接到了又一道“军令状”——负责顺北油气田二区天然气处理厂年产10亿立方米天然气场站整体检测任务,包含天然气处理、原油处理、硫磺回收等主要天然气处理装置以及5台球罐等11个板块的检测工作,涉及检测焊口10万寸。
“以往检测项目的球罐壁厚都大于或等于40毫米,这第一次碰到20毫米壁厚的球罐。”项目经理徐江说。为了确保高质高效完美履约,他和团队把工作做到极致,苛刻地寻找最优的设计方案。项目团队结合项目特点,经过分析研判,及时查阅钢制球形储罐标准、球形储罐施工规范 、无损检测标准等行业资料,积极和业主、监理、设计院多次协调沟通,最终确定1000立方米轻烃球罐检测方式由射线检测变更为TOFD检测,利用缺陷端点的声波衍射传播时间差来进行缺陷检测,具有缺陷检出率高、实时成像、环保、高效等优点。
为了确保检测质量,团队将TOFD检测级别提高精确度最高的C级检测,但质量更优的同时,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少,项目团队需要对球罐内外结构都进行检测。如何保证内外表面检测的方向、数量一致性,是检测中的重难点。4月的南疆正是沙尘暴肆虐的季节,早晚温差相差20摄氏度……面对恶劣多变的荒漠天气,他们及时调整检测班次,增加夜班检测小组,公司也派遣两名技术专家连夜赶赴一线协同配合,经过多次调整检测工艺及参数、制定作业指导书,通过技术交底、专题研讨、反复检测试验,生怕遗漏一分一毫,还对整改后的焊缝再次进行探伤检测,直至完全合格。
扫描时,检测人员始终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上的波形,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一旦发现异常,便采用UT超声波检测方法进行现场验证并精确定位,将每个缺陷的类型、位置、大小一一标注清楚,并及时切除替换,逐个打通堵点痛点难点,不断改革创新。最终确保球罐内外表面TOFD检测扫查图谱一致,保证检测质量,推动整体工效提升30%,出色解决薄壁球罐检测的技术壁垒。
大漠筑疆 坚守奋战十余载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顺北油气田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然环境恶劣,检测时经常黄沙漫天,走路都能带起一片浮土。项目团队实行“白加黑”两班模式,将焊缝的真实情况看的一清二楚,匠心坚守质量“生命线”。
曾仅用时8个月完成1万8千多张拍片检测,焊缝检测一次合格率达到98%,保证了管道的气密性;曾将“360°全位置检测装置”专利在项目上实践应用,为石油装置、锅炉管线上各种角度焊口检测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减少人工15名、检测速度提高30%,创造经济价值8万元;曾用7天时间完成产值70万元电力行业小径管设备无损检测……这样的故事在项目团队中不足为奇。
作为顺北油气田项目的带头人,车辉自2010年毕业就加入新疆安装,在总部工作了半年不到,他就主动要求去条件最苦的大漠深处锻炼自己,为了儿时的梦想,为了一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美景,这一去就是12年。七八月份的沙漠上有的是旋风,打着转在沙漠上飞跑,在烈日的烘烤下,沙漠上升腾着一股股热浪,叫人连呼吸都觉得困难,作为管道焊接质量的“问诊医生”,车辉为了方便行进,他光脚踩在沙子上始终用坚毅的步伐行走在管道焊缝的旁边,扎根大漠,匠心独运地捍卫焊缝质量,用仅有2厘米的超声波探头,一寸一寸地摩挲过将近15万米焊缝,一步步地锤炼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他从不抱怨诉苦,总是乐观的说“我在为中国能源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一人强,带出一队强”,通过该项目的培育、锻炼,已培养出2名高级检测人员、2名工程师,检测资格取证合格率高达90%,尤其是在中石化集齐总站至轮南天然气管道工程无损检测项目中,面对作业环境条件差、跨度距离长、检测精度要求高、现场情况复杂的情况。项目团队首次将相控阵超声波(PAUT)检测技术应用在总体输送能力 达55亿立方米/年项目,仅用25天完成2000多道管径DN800焊口检测、总里程达22.5公里的管线检测。
他们始终坚守质量,保持初心,在项目品质履约中,勇于开拓、奋勇争先,用精准、专业的技术成就精品,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用“军魂匠心”精神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逐梦前行,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中建力量。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 郭海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