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滚动 > 正文

    7月份社融数据不及预期,是谁的“锅”?

    2023-08-11 22:10:17  |  来源:左轮君  |

    周五下午,央行公布了7月社融数据。而周五当天股市下跌也已经提前预示了数据不乐观。


    (资料图)

    首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明显: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703亿元,同时也远低于预期值7800亿元。减少的社融资规模反映出社会需求不足,也可能会对后续实体经济的投资和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需要融资支持的项目和企业。

    其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仅增加了364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3892亿元。要知道去年7月还是疫情冲击后刚刚放开好转,今年基本面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冲击,贷款规模却没有明显增加。

    第三,居民部门贷款和存款双降。居民部门贷款减少了2007亿元,存款减少了8093亿元,这表明居民部门对于借贷和储蓄的需求都下降了。这可能与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人们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增加有关。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和投资意愿,对整体经济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制。似乎出现了一些资产负债表衰退的迹象,这个问题有多严重看看我们隔壁邻居日本就知道了。

    综合上述情况看,7月份的社融数据显示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经济压力和风险。银行似乎更加谨慎地审查贷款申请,这可能导致企业融资受限,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增长。居民部门的贷款和存款双双减少,也可能影响消费和投资。

    应该说上半年银行推广贷款不可谓不努力,消费贷的利率不可谓不低,银行打电话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社融数据如此局面,似乎就只能看央行的原因了。的确,上半年央行结构性工具在一季度“有进有退”的政策基调下,最终呈现的结果是部分工具到期退出,新增工具反倒是没看到。上半年央行也降息降准,但似乎力度有限。

    经济走弱,而通胀处于低位,这一切都支持央行采取更加宽松的态势。对比美国高企的CPI,我们7月的CPI是-0.3%,而PPI是-4.3%,似乎央行宽松并没有什么掣肘。那么是央行不愿意宽松吗?并不是的,央行也有自己的苦衷。主要是三个方面:

    首先,外部风险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国际资本外逃的风险也会增加。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导致资本外流。这将可能对中国的金融稳定和资本市场造成冲击。

    外部风险是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其他主要央行的政策举措都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其中,美联储的政策动向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是最要紧的外部因素。

    自2022年底以来,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加息举措,将利率逐步提高至5%以上的历史高位。这种紧缩政策不仅影响了美国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也对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产生了影响,包括中国。如果中国央行在此时维持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利后果。

    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压力将会显著增加。由于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的差异,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可能面临下行压力。这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央行需要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整来稳定汇率,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外汇市场波动。

    其次,债务风险化解压力。

    关键词:

    上一篇:国内出境团队游首条国际邮轮航线启航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