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滚动 > 正文

    世界关注:增殖放流添渔业资源,修例禁放生开启新出路

    2023-06-21 11:13:50  |  来源:星岛环球网  |

    为管制把淡水物种放生入海、“这边放、那边捉”等任意放生的行为,政府拟修订《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并计划推广科学的增殖放流行动,在海洋及河流放流成鱼、种苗等,以增加渔业资源、改善环境之余,亦能进一步减少传统的放生行为。多位海洋专家列举香港适合进行增殖放流的水域及物种,有学者指出,增殖放流必须具持续性,因鱼苗存活率低,大量放流才有显著效果;另有专家强调,即使水域及物种等“硬件”万事俱备,港府需要积极考虑加强公众教育,以达致维护生态的目标。

    ▲政府拟修订《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不适当放生或属残酷行为及犯法,计划试验推广科学增殖放流行动。


    (资料图片)

    市民到鱼市场买海鲜放生的情况屡见不鲜,社交平台也有不少“护生”群组,定期组团租船出海进行放生活动。然而,从群组发放的相片清晰可见,被放生的物种包罗万有,除了常见的青斑、龙趸和鱲鱼,亦有三点蟹、八爪鱼和海星,更有沙巴龙趸。此外,有网民分享,日前在佛诞后出海,在维港钓出至少10条沙巴龙趸,部分更长达超过40厘米,怀疑与宗教放生活动有关。

    ▲有网民在佛诞后出海,于维港钓出至少10条沙巴龙趸,怀疑与宗教放生活动有关。

    ▲社交平台有不少“护生”群组,定期组团租船出海进行放生活动。

    港没有特定的“放生物种”

    研究海洋生态的“应用格物研究社”总监张玛珊博士分享,香港放生的物种五花八门,除了放生雀鸟,也有人在码头放生蚬、巴西龟等,当中不乏把淡水鱼放生至咸水水域,“本意是‘积功德’,但放入外来物种或会影响自然生态。”她强调,由雌性老虎斑和雄性花尾龙趸所人工繁殖而成的沙巴龙趸,有繁殖能力,或会影响香港龙趸的生态。香港鱼类学会理事黎诺维亦指,香港没有特定的“放生物种”,“在街市见到的养殖活鱼,甚或在金鱼街较便宜的淡水观赏鱼,‘就手买到’和‘弃养’的全都是被放生的对象。”他举例,有市民在水塘放生俗称“金笔”、可长达1米的肉食性小盾鳢,惟该类强势的入侵种被投放到封闭水体,有机会短时间内取代该位置的原生生物。

    上月,环境及生态局回应立法会议员提问时指,政府拟修订《防止残酷对待动物条例》,明确指出放走或遗弃动物因而对该动物造成不必要痛苦,例如将淡水鱼类或龟放生到不适合生活的海中,是残酷行为,即属犯罪;同时,政府计划试验推广科学的增殖放流行动,以减少传统放生行为。翻查资料,2020年至2022年间,渔护署接获有关放生的投诉仅14宗,当中没有人因放生动物干犯残酷对待动物罪行而被捕。

    增殖放流未有恒常化

    早于2019年,渔农自然护理署曾进行“增殖放流”活动,据署方网站所指,当年行动投放的幼鱼包括约共1.2万条红斑(赤点石斑)及4000条石蚌(星点笛鲷),牠们均为具商业价值的本地物种,种群数目在过去数十年间有所减少。不过,相关活动未有恒常化,城大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梁美仪谈到,因鱼苗死亡率高,增殖放流实际需要持续放流,若只放流数百、数千条,成效不彰,“内地是每年放流,每次都放好大量。”

    张玛珊续指,增殖放流背后牵涉大量研究工作,如适合增殖放流的物种和水域,更要了解香港的海洋生态、被过度捕获的物种、渔业消耗,也要注意水流和水温等。黎诺维补充,从学术角度出发,增殖放流可分为“回收型”和“复育型”等不同目的,前者的鱼苗长大后容许渔民捕获食用,后者的鱼苗则希望可生育下一代扩大族群,目标更长远,需时亦更长,追踪工作也要更持续。

    专家倡可投放双壳类

    据了解,香港水域可以简单分为“东水”及“西水”,前者包括作为“放生热点”的西贡和塔门,后者则涵盖大屿山一带。黎诺维解释,两个水域的盐浓度有异,故适合放生的物种也有不同,“放生时要充分了解地点和物种的特性。”他亦指,不应放流单一物种,也要投放该物种的食粮,“外国有例子,投放不同食物链阶位的鱼类,确保栖地原有的生物不会被2级或3级消费者所吃光,对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除了渔护署投放的红斑和石蚌外,张玛珊指,香港要选择本地品种,也可参考物种相近的大亚湾海域的增殖放流活动,当中有投放青斑、龙趸、鱲鱼。此外,亚洲地区如台湾、南韩、日本也有进行增殖放流,她举例日本会投放鲍鱼等具有经济价值的品种,回望香港人热爱挖蚬,她亦建议投放双壳类。

    梁美仪说,要注意放流鱼类的习性,是肉食、杂食还是素食,前者具猎食性,有机会令本地鱼群减少,杂食鱼如黄鱲䱽等对生态的影响较少。他亦提到,可以用天然方法如蚝礁改善生物多样性,吸引更多鱼类到附近生活。

    三位专家异口同声强调,公众教育为最重要的一环。黎诺维指,有人在海水水域放生陆龟,该龟只游回岸边,却被形容为“知恩图报”,“无知只会令生物受害。”梁美仪则提到,有必要限制渔获大小,“规定钓到幼鱼应放生,让更多幼鱼可以存活成长。”

    张玛珊指,10多年前已开始推广“环保放生”,大众没太大反应,若然香港要踏出第一步,应该先作有效沟通,至少不要“乱买放生”,“要懂得选择适合生态的物种。”她举例,台湾的宗教团体会与政府合作,愿意将放生经费用作增殖放流,并配合专家选择较适合的物种,“不是放生不好,而是方式可以更好,由宗教转换成科学,宗教团体也可以是活动搞手,达成多方面受益局面。”

    宗教理念存分歧

    “放生”在宗教层面也存有分歧,即使信奉同一宗教,信众亦有支持和反对的声音。有宗教关注人士认为,放生作为宗教仪式具争议性,做法虽然跟增殖放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背后理念却不尽相同,香港要把放生和增殖放流合并仍有遥遥远路。

    新兴宗教关注小组总干事杨子聪指,并非每个宗教都有放生仪式,因此要为那些信众提供倾向宗教性的替代方案。据他了解,放生应该针对将要被杀的物种,再次给予牠们生存的机会,惟增殖放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和改善,“一般信众都能作对比,明白(增殖放流)由坏转好,是不及(放生)从死获生的功德,所以在信众的实践上,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功德的程度,正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放生是一项胜过改善的功德。”他认为,香港要对市民进行教育,在概念上作转换,“若能成功将会是一项美事。”然而,他补充,教育以外也要配合条例实施并严格执法,才是较稳妥的做法。

    办“放生团”成本不菲

    社交平台不乏团体以提供海鲜买卖、租船出海等一条龙放生服务作招徕,有鱼档负责人估算,办“放生团”的成本不菲。

    记者浏览其中一个“护生”团体的社交平台专页,该团体平均每月举办两次出海放生活动,以近期3次活动的相片可见,被放生的物种包括海星、八爪鱼和龙趸等,十分多元。从相片数目推算,每次活动估计有逾50人参与,信众列队在船边等候,逐一把物种放在滑梯上送回海洋。

    根据帖文列明,每次活动收取的善款,普遍约逾8000元。有鱼档负责人指,香港正值休渔期,所有渔船都不能够出海,影响市场价格,“饲养鱼没有影响,如果海捉则贵10%至20%左右。”以她目测,一次放生活动至少需要20斤以上的八爪鱼,以及10至20斤的三点蟹,“一斤八爪鱼普遍售60元至90元,如果有20斤便要1600元,三点蟹总共也需2000元左右。”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星岛申诉王》一百集啦!6月16日至30日期间,为了回馈广大观众的支持,特开展投票留言活动。参与活动即有机会赢取总价值超过10万的丰富礼品!

    参与点击:星岛申诉王喊您抽奖啦!双人自助免费送

    关键词:

    上一篇:英特尔宣布将投资600多亿美元在多国建厂 焦点简讯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