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半年业绩前瞻:AI还是“致富密码”吗?-全球快播报
2023-07-03 17:24:19 | 来源:证券之星 |
2023-07-03 17:24:19 | 来源:证券之星 |
上半年行情早已告一段落,虽然公募基金2023半年报尚未出炉,但从已有的数据来看,不论权益还是固收、普通产品还是QDII,各类基金上半年的日子似乎“都不好过”。根据东财Choice数据,按照东财口径计算的10个基金指数当中,7个在今年上半年都是录得正回报,它们的绝对涨跌幅却全部集中在正负2%之内。
与主要指数对比之后可以发现,买公募基金获得的回报,跑平大盘还只是“基本操作”,甚至还不如买国债——这还没有考虑费用等因素。
(资料图)
不过,在对数据整理之后可以发现,并非所有基金都是“一无是处”,在AI等概念加持下,不少基金的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重仓AI策略“热到发烫”
要说上半年最热闹的板块是哪个,许多投资者的答案恐怕非AI莫属,这一点从走势上也能得到证明。根据东财Choice数据显示,包括AI在内的AIGC概念上半年累计涨幅超过85%,跑赢中港两地的大盘指数自然不在话下。在这当中,也诞生了鸿博股份、万兴科技、昆仑万维这样名噪一时的概念股。
(来源:东财Choice数据,黄K线为沪深300,紫红K线为恒生指数)
AI在A股热得发烫,与之有关的基金也是一夕成名。根据统计,在全市场有可比数据的1.03万款主代码基金当中,有116款基金上半年的回报率超过30%,其中除去纯债基等品种之外,不少基金都有披露十大重仓数据。按一季度数据计算,这116款基金涉及的第一大重仓股共有36只,其中前10的个股都被至少3只基金列为第一大重仓,它们几乎都与AI有着紧密关联。
上证报在报道时曾经指出,面对AI上半年大热,基金经理的反应大致可分三类:一是乘风者,由于他们去年抢先布局相关板块,基金净值因此“乘风破浪”;二是追风者,他们在AI行情到来后迅速调仓,但选择调仓时点至关重要;三是逆风者,他们固守原有标的,在AI板块对其他股票持续“抽血”的行情中艰难跋涉。
规避AI=规避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有不少基金在这波大行情中选择乘风起舞,拥抱AI,但前文中的“逆风者”在市场中仍旧为数不少。正如证券时报在报道时所述,在是否投资AI的问题上,不同的基金经理从去年底至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有基金经理早在2022年就完全抛弃其他领域,全面拥抱AI投资,有基金经理在AI板块出现右侧投资机会后,更加坚定拥抱AI投资,大多数基金经理则仍在观望。
根据统计,将第一大重仓股的统计范围扩展到全市场后,有6支个股的重仓基金家数超过100家,其中贵州茅台甚至超过700家。如果取全市场排名前十个股可以发现,只有两家算是严格意义上的AI概念股,其中有一个还是港股腾讯控股。
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许多公募基金主动错过AI概念的大热,客观上也是在规避风险。
上证报在另一篇文章中,曾经引用沪上一位私募人士的观点来看,进入7月,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窗口期即将到来,很多AI板块相关企业的业绩不足以支撑其估值;与此同时,在业绩披露期,资金更为倾向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标的,部分机构会提前调仓规避短期风险。按该人士的说法,本轮AI技术革命的模型和硬件,主导力量多数在海外,国内真正能够因技术革命提振业绩的公司相对较少,因此在业绩披露阶段,AI板块很多估值高企的公司或将陷入调整,类似今年4月的市场情况。
在小编看来,考虑到国内许多AI以及大模型厂商软件开发时多选择参照甚至模仿ChatGPT,硬件开发则多依赖外国硬件(例如英伟达的“核弹级”GPU),该人士所言并非毫无道理。如果相关上市公司因为各种原因出现“估值缩水潮”,公募基金或能幸免于难,当然具体仍待分析。
“下半场”怎么看?
其实,基金在选股和业绩上的分化,正是市场表现分化的具体反映。从前文中的数据上看,沪深300、科创50、创业板指、上证国债指数、恒生指数这五大主要指数的表现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其中科创50和恒生指数在波动率大致相当的情况下,走势却正好相反。面对如此情况,各家基金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招商基金在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中指出,当前经济预期下修,总量政策仍待发力。经过前期调整,市场进一步回调空间已有限。随着经济预期下修的逐步充分,总量政策预期逐步明朗或将成为市场后续上涨的动力,而上涨的弹性也将取决于政策预期的弹性。此外该基金还指出,目前A股市场整体处于历史低位,股价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充分反映了市场对于短期及中长期的悲观预期。因此,站在2023年年中的时点,当前不必太悲观,对A股市场下半年的表现可以有更多的期待。
平安基金的基金经理翟森认为,科技产业最大的投资机会均由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推动。从上一波的移动互联网浪潮,到这一波的人工智能浪潮,今年可能是人工智能产业落地的元年,可以从中挖掘大量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