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产品世界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合作|
  • 联系我们
  • 主页 > 财经 > 正文

    【天天热闻】平台优势如何炼成?基金公司“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不简单

    2022-12-14 15:28:14  |  来源:证券之星  |

    股神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关键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以及足够长的坡。”

    在市场震荡加大的2022年,投资人要找到年内盈利的基金并非易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是如果换个思路,溯本追源,要找到巴菲特用“滚雪球”比喻积累财富的两大条件“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坡”,却反而相对容易。

    其中,一条捷径是跟着机构评级报告“按图索骥”。

    随着2022年三季度中国基金业年报披露完毕,针对中国公募基金业绩研究的多份评价评级报告发布。21世纪资本研究院基于晨星(中国)、海通证券最新披露数据进行研究,提炼出公募基金长期业绩榜单的趋势性线索。

    比如,近年来易方达、工银瑞信、华夏、博时等“平台型”基金公司,大量摘下晨星“五星”评级。

    其中一个典型是“银行系”的公募老大——工银瑞信基金,旗下基金长期霸榜晨星五星评级。

    通过数据分析和调研采访,21世纪资本研究院试图还原在历经多轮市场牛熊变迁之下,基金公司“长跑”胜出的基因。

    平台型公司霸榜现象

    近年来,平台型基金公司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据晨星(中国)公布的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五年期五星”、“三年期五星”两大基金评级榜单,在获得晨星(中国)五星评级的基金中,平台型基金公司的产品数量遥遥领先。

    统计显示,五星基金数量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有易方达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华安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华安基金、富国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等平台型基金公司,它们都有超10只基金上榜。并且它们的“五星”基金数量同时跻身晨星(中国)公布的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五年期五星”、“三年期五星”两大基金榜单的前十名。

    事实上,业界逐渐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明星基金经理也许能让一家基金公司拿到某一年的基金业绩冠军,但一个强大的平台和优秀的投研团队可以让公司走得更远,让其产品长年成建制地占据优秀基金榜。

    以业内领先的平台型基金管理公司工银瑞信基金为例,工银瑞信28只产品霸榜晨星近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七年、十年等多阶段同类业绩榜单前十。

    其中,16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上榜晨星近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七年、十年等同类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绩优基金不但包括短中长期全时段,而且涵盖主动权益、债券、另类、海外等多种类型,近乎是全方位全时段都有基金跻身优秀基金队列。

    以“五星”为例,全市场基金中,工银瑞信旗下18只基金获得晨星(中国)五星评级,“双五星”、五年期五星产品数量均居同业前五,而去年底工银瑞信拿下同业第一的纪录。

    从晨星评级中可以看出,主动权益类方面,三年期五星和五年期五星,平台型基金公司拿下的较多,工银瑞信、易方达、华安基金等多家选手发挥比较稳定,也有部分基金公司波动相对较大。

    其中,投资人最关注主动权益基金,中长期业绩最稳定的是工银瑞信,其近年来表现在行业中数一数二。

    截止三季度末的最新一期基金榜中,工银瑞信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17只产品获得晨星(中国)五星评级,数量居行业第二,其中主动股票型五星级产品数量居行业第一。

    拉长时间来看,工银瑞信基金近两年、三年、五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在权益类大型基金公司中排名前三,其中近三年主动权益类绝对收益达84.22%,位居榜首。近五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绝对收益达96.98%,在全市场108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前十。

    总体来看,在权威评级机构的业绩榜单上,不仅工银瑞信基金,而且近年来还有多家“平台型”基金公司也有大量基金上榜,比如最新一期晨星(中国)五年期五晨基金,易方达基金拿下28只、广发基金9只、华夏基金13只、招商基金12只。

    从机构的评级数据来看,基金公司仅靠某位明星基金经理“单打独斗”来提高江湖地位的时代已渐行渐远,反而是一批“平台型”基金公司背靠着强大的平台及优秀投研团队,更容易实现突围,走出“大而全”的模式:规模大、品牌好,业务更全面均衡。在这基础上,也更容易涌现一批有中长期业绩的长跑基金经理。

    平台是如何炼成的?

    究竟什么能支撑了一家基金公司业绩“百花齐放”,通过数据分析和调研采访,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发现,“平台型”基因或许是近年来基金公司“长跑”胜出的主要原因。

    仍以工银瑞信为例,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发现,工银瑞信基金近年来在中长期基金业绩方面位列前茅,这与其作为业内领先的平台型基金管理公司,拥有“投研平台化”、“投研一体化”、“人才梯队完善”等三方面优势有关,因为这些能为产品组合投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具体来看,首先在投研平台化方面。工银瑞信一直加强投研“平台化”建设,设立了15个能力中心和4大研究板块,建立了完善的投资决策体系,通过发挥公司投研队伍的集体智慧,加强资源共享,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此外,公司正在积极推进“智能投研”、“智能风控”平台建设,助力提升公司投研资源共享效率和强化投资风险防控能力。

    其次在投研一体化方面。秉持“研究驱动投资、投资指导研究”的理念,工银瑞信建立了覆盖宏观、行业、公司等多层次的研究体系,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深度研究分析,并加强研究成果向投资转化,为公司各类组合投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是人才梯队方面。公募基金有“轻资本、重智力”的特点,工银瑞信提出人才为“第一资源”,重视人的“长效培养”和“传帮带”。

    实际上,不仅仅是工银瑞信基金,近年来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平台化”发展趋势,试图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趋势。

    一大背景是,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引导基金管理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提高投研人员占比,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

    《意见》为公募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不少基金公司大力改革投研体系,打造投研一体化平台,同时不断引入新生力量,搭建完善的人才梯队,摆脱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才梯队和“金字塔式”培养路径

    人才是基金公司最重要的资源。

    如何让老一代基金经理继续发挥带头作用,“传帮带”后辈?如何让新生代基金经理快速成长为优秀选手?如何让中生代基金经理拓展能力圈?优秀的人才风格各异,如何将他们团结组建成一个优秀团队?

    作为国内最大的老牌“银行系”基金公司,总体来看,工银瑞信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人才梯队结构和“金字塔”式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工银瑞信投研团队有178人,投资人员平均拥有12.7年的从业经验,自己培养的基金经理占比例超过5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据了解,工银瑞信的作法是:

    一方面搭建专业序列和管理序列不同职业发展路径,拓展人才纵向和横向的职业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探索多样化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员工既追求卓越的投资业绩,又注重团队合作和整体绩效,确保公司投资业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保障投资人的长期收益。

    此外,公司注重源头引才,通过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并举,全方位做好人才储备和能够,不断筑牢投研人员队伍基础。

    从人才结构来说,工银瑞信形成了老中青的“人才梯队”:

    “老一代”基金经理,以何肖颉、王筱苓等为代表;

    “中生代”基金经理,以赵蓓、鄢耀、谭冬寒、单文、杜洋、张宇帆等为代表;

    “新生代”基金经理,以杨鑫鑫、夏雨、胡志利、李昱等为代表。

    一个典型案例是工银瑞信的医药团队。

    赵蓓是在工银瑞信成长的优秀基金经理典型。她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当时公司整个医药板块只有她一位研究员。2013年,医学博士谭冬寒加入医药板块研究。

    2014年,公司发行了第一只医药行业基金——赵蓓管理的工银瑞信医疗保健股票基金。

    此后,公司陆续引入新的医药研究员,包括丁洋、李乾宁等。

    迄今,赵蓓管理基金已经8年,谭冬寒管理基金6年,两人都成为业绩出色的医药基金经理。除赵蓓和谭冬寒之外,工银瑞信还引入了三位医药行业研究员。团队内部形成梯队传承。

    整体来看,工银瑞信的医药基金表现亮眼,近五年、近三年上榜前十的产品分别达到3只、4只,其中工银前沿医疗A近五年年化收益率为18.81%、累计回报率为136.75%,近三年年化收益率为20.21%,累计回报73.71%,位居同类第一;此外,工银养老产业股票A七年期业绩排名同类榜首,工银医疗保健股票近七年业绩排名同类前五,工银医药健康A近三年收益位列同类前三,工银深证红利ETF以十年年化收益率10.83%排名同类前五。

    在梯队人才构建的同时,工银瑞信还建立了特有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路径:行业研究员——行业基金经理——主题基金经理——全市场基金经理。

    比如,鄢耀和杜洋的成长经历提供了两个经典范例。

    鄢耀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担任研究部研究员。2013年8月26日起,担任工银瑞信第一只行业基金金融地产行业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该基金投资范围包括银行、保险、券商、地产、非银金融等板块。

    工银瑞信向来鼓励基金经理拓展个人能力,根据基金经理能力的评估为他们发行全市场的产品。

    在第一只行业基金之后,鄢耀又发行管理了工银瑞信新金融、工银瑞信总回报、工银瑞信精选金融地产、工银瑞信核心优势、工银瑞信恒兴6个月持有、工银瑞信核心机遇等基金。

    一方面,鄢耀继续管理金融地产主题基金,另一方面他也发行了多只全市场产品,拓展能力圈。

    其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鄢耀2015年3月开始管理的工银瑞信新金融A,以270.65%累计收益率在七年期中位列同类首位,以157.36%的累计收益率在五年期中位列同类前五。

    杜洋提供了另一个工银瑞信培养优秀基金经理的绝佳范本。

    杜洋2010年加入工银瑞信,研究员期间深耕新能源、电力设备等领域,迄今从业12年,担任基金经理7.8年。

    当投资人谈到这位基金经理时,往往冠以“全能型基金经理”、“逃顶高手”、“长跑健将”等头衔。

    2015年2月,杜洋管理第一只基金工银战略转型股票基金。工银战略转型2020年四季度以前以新能源板块为主。

    作为杜洋的代表基金,截止2022年9月30日,工银战略转型股票A近七年、近五年、近三年、近一年的回报分别为387.11%、238.5%、181.65%、6.68%,持续位列同类第一名。

    就算是2022年前三季市场大回调时,工银战略转型的收益也为-1.66%,同期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18.94%,沪深300收益为-22.98%,杜洋的业绩排在前百分之一。

    不过,整体来看杜洋旗下管理的8只基金,持仓风格各异。

    比如,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工银战略转型重仓持有银行、地产等传统行业;工银战略远见在重仓银行、地产基础之上,增加了医药和港股互联网;工银战略新兴产业则放弃了银行、地产等传统行业,转而重仓互联网、半导体、电子和生物医疗等新兴行业。

    此外,工银创业板两年定开重仓新能源、电子和生物医疗等;工银稳健成长在金融、消费、房地产等行业均衡分布;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车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布局。

    杜洋一大特点是,在风险较大、局势看不明朗的时候会适度降低仓位,以减少组合的风险暴露。

    对于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公司层面上,工银瑞信的做法是:在产品维度上,保证基金的定位清晰;但在基金经理现有产品符合投资人和公司考核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基金经理去做个人能力的拓展,允许基金经理在其他产品上做投资实践。

    总体来看,工银瑞信这种“金字塔”人才培养模式,既保持了基金经理深入研究自己原来熟悉的行业,让其管理的行业基金的风格稳定,持续有好表现,同时也允许基金经理不断拓展能力圈,管理的全市场产品业绩也随其能力圈的扩大稳步发展,进而逐步得到投资人认可。(作者:梁峰 编辑:姜诗蔷;转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 基金公司 人才培养

    上一篇:   下一篇: